陪伴前行重燃希望 赛马会“挚伴行”基金为丧亲青年引导正向轨迹
儿童和青少年面对丧亲之痛,不仅是一场情感上的冲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政府统计处2021年的数据显示,香港有超过8,000名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与丧偶单亲家长同住,其中不少来自基层家庭。然而,现有社会服务大多集中于危机介入或即时支援,对他们的长远发展缺乏综合性支援。为了填补这服务空白,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于2024年捐助1.38亿港元,推行赛马会“挚伴行”基金计划(“挚伴行”),并与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圣公会)合作,在2025年3月选出首批的先导个案,计划旨在为经历丧亲的基层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长达五年的全方位支援,协助他们重拾希望,规划未来人生轨迹。
经历母亲离世 少女被转介至“挚伴行”
16岁的Carmen(化名)是“挚伴行”的首批受助者之一。Carmen的母亲于2024年因癌症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带走了她的依靠,也让她的生活瞬间崩塌。她们的关系非常亲密,母亲是她的分享对象,当母亲离世后,Carmen只能与甚少沟通的父亲独处,也让她觉得孤单无助。“母亲的离开令我感到非常痛苦,那段日子我完全无法专心温习,也让我缺乏安全感。”Carmen回忆道。幸而,学校社工意识到她的情况,迅速将她转介至圣公会接受哀伤辅导,并进一步推荐她参加“挚伴行”基金计划。
最多5年每月最高2,000港元资助 五大范畴建立稳定发展轨迹
相对于一般的短期介入服务,“挚伴行”提供长达五年的陪伴和每月最多2,000港元的经济支援,预计将惠及1,000名经历丧亲的儿童或青少年及其照顾者。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 (青年发展及扶贫项目;人才及业界发展)应凤秀表示:“我们推出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希望不仅帮助丧亲的孩子处理眼前的经济困难,还能协助他们重新规划未来,开展他们的人生新篇章。计划根据专门创建的‘正向轨迹发展框架’,由专责的轨迹发展经理与受惠者共同建立‘个人化的发展计划’,提供个人化支援,在身心健康、互信伙伴、社会资源网络、个人目标及未来领航能力这五大范畴全面发展,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低谷。目标是让孩子们在五年后,能够建立稳定而长远的正向发展轨迹,并有信心继续迈步向前。”
多方位支援 重建家庭关系
Carmen从小对音乐创作抱有浓厚兴趣,但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她一直无法接受正式的学习训练,有了“挚伴行”的支持,她终于可以报读结他和歌唱课程,并逐步向音乐梦迈进。除了帮助Carmen发展个人兴趣,专责Carmen个案的轨迹发展经理林善如留意Carmen与父亲关系疏离,还协助他们改善沟通,重建父女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们几乎不说话,但现在爸爸会主动送我喜欢的毛公仔,表达他的关心。”Carmen说。
赛马会“挚伴行”基金顾问、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安宁服务总监陈慕宁指出:“轨迹发展经理的角色不仅仅是情绪辅导员,更是孩子的陪伴者和支持者。他们从多角度评估孩子的需要,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援,无论是帮助他们处理丧亲情绪,还是协助他们规划未来,甚至是帮助他们与家人重建关系,这些都是孩子走出伤痛、迎接新生活的重要一环。”
林善如分享,轨迹发展经理的角色与一般社工有些不同︰“每个家庭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更注重跟进具体情况。就Carmen的个案而言,我会用不同的方式接触她,例如以电话或即时通讯软件联络。主动发送一些Carmen感兴趣的内容,分享她喜欢的歌手的新歌,借此建立互动,也让她感受到我的关心。”就是这份信任与信心,让Carmen能够在她面前表达真实的情绪,逐渐走出阴霾。“我会推荐赛马会‘挚伴行’基金给面临类似情况的青年,我真心认为这个计划很有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其他有需要的人。”Carmen表示。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