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或维持至复活节假期 空气污染指数若严重 医生吁减外出
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夹杂的悬浮粒子令空气质素变差,今早(15日)9时,香港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在中至甚高水平。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杨国仲在电台节目表示,受内陆气流影响,周日(13日)起有沙尘由中国北或西北地区被吹来本港,影响能见度及空气质素,预料相关影响会维持至本星期中后期,甚至复活节假期间,而明日(16日)将转吹偏东风,有望会逐渐缓解。
家庭医生林永和在同一节目中表示,近日有少量病人因空气问题感到不适,而本身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的病人亦多了发病。他建议有相关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一老一少等留意天文台空气质素指标,如严重影响健康时应减少外出,及在户外运动。
杨国仲表示,周日开始受悬浮粒子影响,天文台总部录得能见度仅有5公里。他解释指本港近日受东北季候风影响,一股内陆气流由北方,即中国北部或西北部等地,沿途经过沙漠等没有植被的地区时,将沙尘带来南,而且速度甚快,只用一日半时间已吹至华南治岸。
香港天文台指明日转吹偏东风 沙尘天气有望会逐渐缓解
他续说,周日一道冷峰横过后,本港湿度更是破了1984年以来最低纪录,只有21%,能见度亦只有6公里。有关天气状况昨日(14日)开始缓和,不过悬浮粒子仍难扩散,中午时候能见度仍只有5至6公里,部份地区能见度因风力不同而较低。杨国仲指明日会转吹偏东风,沙尘天气有望会逐渐缓解,但要视乎大气扩散条件,预料本周中后期可能持续低能见度。
他又指,本港对上一次受沙尘天气影响,要数至15年前,即2010年,当年韩国及日本同受影响。他呼吁市民留意天文台网站的最新预测,留意空气质素。
家庭医生称有哮喘病人反映在户外感呼吸困难
林永和表示,即使4月仍有多人伤风,部份是因感染COVID等疾病;有病人“咳多咗”及病情反复,如本身患有哮喘的病人反映在户外时感到呼吸困难,林永和指在无其他原因下,有机会同空气质素有关。
他又指,天文台指标具参考性,市民可以留意,一老一少及需在户外工作,如地盘工人的市民,如当空气质素属风险严重时,应尽量留在家中,不要外出,亦不应在户外运动;长时间在空气质素差的环境下活动才会有长久影响,因此市民亦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