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儿童性侵案增 专家料沉迷上网结交“坏份子”涉骗案性骚扰

撰文: 洪戬昊
出版:更新:

港大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教授叶柏强和港大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今早(6日)在商台节目《政好星期天》谈及学童沉迷上网问题。叶柏强指,疫后复常以来,整体虐儿个案数字一直大幅上升,涉及性侵的个案亦增加,当中不少与互联网有关。叶兆辉则认为,若企业出品的游戏软件等产品有意使人沉迷,应负上社会责任,例如缴交特别税项作为补偿。

叶柏强指,疫后复常以来,整体虐儿个案数字一直大幅上升,涉及性侵的个案亦增加,当中不少与互联网有关。(资料图片/黄文轩摄)

叶柏强吁课余时不要过份使用电子产品

叶柏强指出,学童沉迷上网会导致体力倒退,近视问题严重,运动量亦不足。本港中学生体能及体质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严重,自杀风险亦增加,鼓励在幼稚园及小学阶段及早介入学童上网情况,预防其精神健康受影响。根据世卫建议,一般中小学生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最好是两小时内。

儿童涉网上骗案及色情物品案增加

叶柏强又指,儿童牵涉到网上骗案及色情物品等罪案亦趋严重,提醒家长应避免纵容子女自行使用互联网,及早与子女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近年社署虐儿数据库中,超过三分一的个案涉及性侵,当中不少与互联网有关。

他提醒家长亦应留意,子女玩网上互动游戏会否认识了一些坏分子,令到他们不必要地面对性侵或受网上滋扰风险。另外,警务处近年联同卫生及福利界合作推出一系列漫画绘本,希望协助小朋友以至家长认识风险。

叶兆辉认为,若企业出品的游戏软件等产品有意使人沉迷,应负上社会责任,例如缴交特别税项作为补偿。(资料图片/林霭怡摄)

叶兆辉:儿童上网打机有机会牵涉虐儿、性骚扰等

叶兆辉则表示儿童上网打机会结交陌生人,有机会牵涉虐儿、性骚扰及其他新型罪案,老师及家长要更警觉留意学童上网习惯。不论本地或海外研究亦指出,若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间越长,精神健康越差。另外多项研究都显示本港学童上网娱乐的时间日益增多,有机会遭受网上欺凌或接收不合适资讯。

他表示,内地已为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设上限,认为若企业出品的游戏软件等产品有意使人沉迷,应负上社会责任,例如缴交特别税项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