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上性诱识案|萧泽颐:首两个月10宗 一宗强奸案受害者12岁

撰文: 林子慰
出版:更新:

数码化时代下,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的生活日常,但不法之徒亦看准机会,利用社交媒体及手机游戏等犯案。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今日(25日)表示,过去两年录得儿童性侵犯案件近1,400宗,曾于中学调查,有六成学生表示曾遭遇“网上性诱识”,萧指不可忽视其威胁。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称现时网络交友风险高,但不可能完全禁止儿童使用互联网,家长应适度监管。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今日(25日)表示,过去两年录得儿童性侵犯案件近1400宗,曾于中学调查,有六成学生表示曾遭遇网上性诱识。(黄寳莹摄)

警方今日(25日)举办“保护儿童漫画书”系列发布仪式暨“应对网上性诱识:识别与预防”跨专业研讨会,逾500名校长,教师、社工,儿童服务工作者、家长及警务人员线上线下参与。探讨如何教导儿童应对网上性诱识,冀更好地保护儿童,建立更完善的保护网络。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示,过去两年录得儿童性侵犯案件1359宗,其中94宗涉及网上元素。今年一月及二月已录得10宗“儿童网上性诱识”个案,包括2宗强奸案,其中一名受害者只有12岁,显示网上性诱识的严重性、上升趋势亦令人忧虑,呼吁大众勿忽视。 萧解释,网上性诱识儿童指性罪犯透过互联网,有计划地部署针对儿童进行性剥削的手法。

警务处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梁以德称,警方于2024年录得性诱识案件较2023年多。(黄寳莹摄)

警务处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梁以德称,警方于2024年录得性诱识案件较2023年多,其中裸聊勒索案有454宗,较2023年上升11宗;涉援交骗案有493宗,较前年增28宗。他指,骗徒大多以社交媒体、线上游戏犯案,并以俏皮对话、嘘寒问暖、闲话家常、过往关系、性意味对话及送礼请客等圈套诱骗儿童作出性行为。

他提到2023年曾有一位15岁男童于同性交友软体中认识罪犯,之后诱骗男童传送私密相片,并邀约男童,在双方同意下进行性行为。惟男童其后拒绝骗徒性行为时遭其威胁,称若拒绝便散播男童私密照片。男童无法抵受压力,遂告知家人此事并报警。梁以德表示,性侵犯并非仅发生于异性之间,同性间亦会发生性侵。

网上性诱识延至线下 3.7%学生与网友见面时有性接触

警方于2024至今年间、于10间中学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收回逾2000名中一至中四学生的回应。警务处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称,问卷中有8.7%学生表示曾有成年人传送具性意味的照片给自己,3.7%学生曾与网友线下见面时有性接触。 冯指,现时网上性诱识不止于线上发生,更会延伸至线下世界,网上交友风险高。

禁互联网无可能 应适度监管

他又表示,现时很多人都拥有超过一个社交媒体帐户,有4至5个帐户比只有一个帐户的儿童面临的网络风险高;6岁或以下便有社交媒体帐户的儿童亦较16至18岁使用者的风险高。他称,“不给(儿童)上互联网无可能,但要告诉他们网络危机及风险”,强调家长应适度监管。

萧泽颐表示,将推出8册保护儿童漫画书,未来会免费派发至小学及幼稚园。(黄寳莹摄)

萧泽颐致辞时称强制举报虐儿法例将于2026年1月实施,另外相关部门将推出8册保护儿童漫画书,未来会免费派发至小学及幼稚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