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德爵士奖学金|70后爸爸疫情失业 转行成保健员冀助残疾学童
尤德爵士纪念基金第38届奖学金颁奖典礼今日(16日)举办,本届有四位雇员再培训局(ERB)及一位由建造业议会提名得奖者获“在职人士自我增值奖”。
其中之一陈国辉是70后爸爸,于疫情时失业,但他未因此被打沉,反而改变人生导向成为一名特殊学校的保健员,冀于未来帮助更多小朋友。另一获奖者潘煜培是一名更生人士,年少时误入歧途,在服刑期间修读ERB课程,在不断努力下,现时已是平水工,梦想成为助理管工。
教育局公布,今届有958名学生、四名学徒及五名在职人士获颁授奖学金及奖项。基金在2024/25学年共拨出294万元,当中四位优秀学徒及五位完成再培训课程并成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士,各获颁发5,000元。
尤德爵士夫人为典礼寄语说,基金至今已合共拨款超过2.69亿元,逾88万名学生获奖或参与赞助的各项活动,“我欣见本港的年轻人和较年长的在职人士在基金的扶持下各遂其志,有机会接受不同的新挑战。”
昔做领队见识外国兴助人为乐 感现工作相似
陈国辉是一名70后爸爸,自中学毕业后投身旅游业近30年,惟疫情期间失去工作。机缘巧合下,他选读保健员课程,现时担任特殊学校的夜间宿舍助理,照顾残疾学童的起居饮食。
保健员工作辛苦,为何会投身这工作?陈国辉认为保健员与领队性质相似,皆为服务性行业。他说:“护理是对别人付出的工作,未必赚到很多钱。”但以前从事领队时常去不同的地方,发现某些国家的人民幸福感来自对社会的付出多少,而不是取决于薪金,深受相关概念影响,希望能在服务他人时感到快乐。
中年转行两大难题:未知能否跟上学习进度、重新调整作息时间
至于为何他选择特殊学习学校,陈国辉笑称,“碰巧当时学校请人”,而他中学期间曾做义工接触该社群。谈及特殊学校学童时,他提到学童很有朝气,“虽然残疾,但他们都是年轻人,有着向上的未来”,能照顾成长中的年轻人令他感到幸福。他亦很喜欢小朋友,现时有两个子女,称子女亦是他修读保健员课程的原因之一。
对于陈爸爸来说,修读课程是入行的入场券,但他直言学习及转行途中面对不少困难:“初时都担心,有经济负担,又会问自己是否能跟上(课程)。”后来转至夜间工作更要重新调整作息时间,需与家人协调,所幸后期困难皆迎刃而解。他说未来想服务更多不同的社群,包括少数族裔的小朋友,以及教导学童有关AI人工智能的知识。
铁窗中读课程 出狱后做建筑小师傅
另一位获奖者潘煜培今年36岁,中五毕业后曾误入歧途入狱经历铁窗生涯。幸得社工开导,服刑期间修读ERB“展台建造及布置基础证书”课程,并于出狱后参加建造业议会的3年培训计划,现已是建筑公司的平水工,有时更会指导新入职职员,日后冀成为助理管工,踏上事业阶梯。
另三名得奖者为曾修读建造工地测量证书课程,现职助理测量员的李子浩;曾修读发电厂见习技术员基础证书度身订造课程,现职见习技术员的谢志永;及曾修读健身指导员(体适能基础证书公开考试)基础证书课程,现职跨学科体适能社企创办人及行政总监蔡美旋。
由学徒事务专员提名,获颁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优秀学徒奖的四名学徒为:
(一)钟晓莹,修毕职专文凭—职学计划(电机工程)课程,现任职二级技术员;
(二)黄志伟,修毕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课程,现任职技术员;
(三)王威翔,修毕屋宇装备工程学高级文凭课程,现任职助理机电工程师;及
(四)翁梓洪,修毕职专证书(电机工程)课程,现任职助理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