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堕契女6000万骗局 七旬妇认因损失伤心但不愤慨 感到被出卖
七旬离婚富婆疑遭“契女”骗逾6000万元案,今(20日)在高等法院续审。女事主下午接受辩方盘问,律师指事主与契女范佩韵认识当日,便被介绍投资私人配售(PPP),律师质疑事既不知PPP是甚么,为何一直没有问。事主称因当时有两名朋友“傍住”,认为朋友都对投资熟识。事主又透露,范后来带她到英国见交易员,范与随行等人的食宿均由她包办。律师问事主是否因投资损失惨重,从而感到伤心愤慨,事主称有伤心,但不愤慨,亦感到被出卖。
两名被告:伍超光(54岁,物业管理)和郑德起(53岁,文员),两人被指是“契女”范佩韵的同党。两人共同被控2项欺诈和1项洗黑钱罪,指他们诈骗杨少蓉195万元,和清洗1.4万黑钱。伍另被控1项欺诈罪,指他诈骗杨50万美元,郑则另被控3项洗黑钱罪,指他清洗53.7万黑钱。两人涉及的7项控罪,控罪时间介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杨盘问时称感到被出卖
女事主杨少蓉(78岁)先接受首被告伍超光的大律师盘问,律师问及杨是否因投资PPP损失惨重而感到伤心愤慨。杨称她伤心但不愤慨,觉得他们应该要面对,她同意相信范是因为个“信”字,现感到被出卖。
范指有交易是放钱在银行让交易员操控
打扮扑素的杨忆述她在2014年5月13日,在咖啡店聚会首次见范的情景,她指范打扮光鲜,是个谈吐得体的中年女人,杨两名任职保险的朋友亦在场。范在闲聊间表示她来自很有钱的家族,其父在英国有很大盘生意,又自称在香港汇丰银行任职,认识很多高层。范又称有种投资项目是将钱放在银行,由交易员操控来赚钱。
杨同意辩方指,她认为这种投资适合她,当时亦认为范不是吹嘘,但被问到是否觉得范很熟悉投资时,杨称:“我无感觉。”
范称该私人配售来自其家族生意
杨称她当日跟随范到中环一所律师楼了解PPP (Private Placement Program,私人配售项目),法律意见指PPP合法和可行。范亦对杨称,PPP是其家族生意,不是任何人也可以参与,但杨须证明其资产非黑钱。杨收到律师信确认PPP合法后,便将离婚证书及法庭分配资产文件交给范。
辩方问杨,她既想投资PPP,为何完全不问PPP是甚么。杨称她不懂。辩方质疑不懂更加要问,杨称当时其从事保险业的友人亦在场,他们更熟悉投资,又说:“我有佢哋傍住。”
范等人赴英支出由杨包办
杨提到,范同年7月表示在香港处理不到PPP的事,要求杨8月飞往英国酒店与交易员见面。杨并签了保密协议,故当时赴英并未通知在英国的两名女儿。她到埗后,曾在酒店的酒吧与范及范的家族律师见面,由于杨不谙英文,全程没谈及PPP。范在英逗留约一周离开,杨则留至9月中才见到交易员。杨称范等人的酒店食宿全由她包办,又说:“唔系我悭食悭饮,都唔会有今日。”
案件编号:HCCC 14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