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专家斥疫苗接种缓慢 陈肇始:研扩大接种群组

撰文: 朱海棋
出版:更新:

本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大规模展开,但专家及特首林郑月娥都认为接种速度缓慢,透露有意扩大接种组别。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亦称(14日),正研究开放更多合资格接种组群,以满足有需要率先打针市民诉求。

+1

近期屡出现有人接种新冠疫苗后死亡消息,虽然未有一宗个案证明跟疫苗有关,但已动摇市民信心。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昨日称,以目前接种速度,相信全民接种目标要等待2023年才完成。政府上周二(9日)已再扩大7个接种群组,特首林郑月娥亦要求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研究,再开放可合资格接种的组群,以满足有需要率先“打针”的巿民诉求。

陈肇始今日的网志亦重申,两款已在香港接种的疫苗,内地科兴疫苗及BioNTech复必泰疫苗,都是经专家审核认为安全、有效和有品质保证,接种效益高于风险,社会应该相信科学,再三呼吁属优先接种组别的市民,特别是经常接触或贴身照顾病患者的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救护员等医护同事,应尽早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及保护社会。

现时已有177,0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疫苗,科兴及复必泰疫苗分别占84.3%及15.7%。现时合资格接种人士:

1.60 岁或以上人士(陪同70岁或以上长者接种疫苗的人士可以获得接种,最多两人)

2.医疗服务场所工作人员及参与抗疫工作人员

3.安老院/残疾人士院舍院友及员工

4.维持必要公共服务的人员

5.跨境运输、口岸、港口工作人员

6.餐饮业、街市、超市、便利店员工及速递员(包括外卖食品速递员)

7.公共交通从业员

8.注册建筑工人

9.物业管理人员

10.学校教职员

11.旅游业从业员

12.第《599F章》的表列处所职员

陈肇始表示,疫苗的常见副作用通常轻微而且是暂时的,例如轻微发烧、接种部位红肿或疼痛,当情况加剧或个别市民有担心,便应联络医生并出示针卡,虽然多位医学专家已指出近日一些异常个案与疫苗接种并无直接关系,但明白部份市民会有些担心,市民可先咨询家庭医生或主诊医生的意见才接种疫苗。

▼四任特首接种哪款新冠疫苗?▼

她提出未有疫苗接种前,每日都有不同程度急性疾病的人士需入院接受治疗,甚至死亡。以2019年为例,医院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每日因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死亡的平均人数分别达10.2人、8.1人及1.4人。此外,根据医管局提供的资料,在2020年,因心肌梗塞入院的数字约为7,300宗,而因急性缺血性中风入院的数字约为10,300宗。

她相信疫苗接种计划开始后,患有急性疾病的人士当中亦会有人曾接种疫苗,有关个案亦可能随接种疫苗人数上升而增加,最重要是卫生署设立的监测机制,以科学及客观的因果关系评估,确保不会忽略不寻常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