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会:课程修订跳过程序 未建基学术研究和数据支持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高中4个核心科目课程“改革”本月初完成咨询,正交由课程发展议会及考评局敲定细节。中学校长会批评,修订未建基学术研究和数据支持,“所有要走过的正常程序都跳过”,难以让人信服。他又指,负责修订的专责小组成员大多是大学教授和中学校长,未有前线老师代表,质疑修订科“建议”有否吸纳前线老师的意见,“抑或是长官意志?”

中学校长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代表执委会,在网页撰文就课程改动表达意见。(资料图片)

批四核心科课程修订跳过正常程序

中学校长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代表执委会,在网页撰文就四大核心科课程改动表达意见。黄谓儒指自2015年新学制中期检讨后,教育局未有再进行任何具规模的研究、咨询及检讨,及至2017年“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成立,亦只是透过与不同持分者会晤作出建议,并未建基学术研究和数据支持。

黄谓儒指,以往的课程改革,由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辖下各个科目委员会详细讨论及草拟课程,再咨询学界意见,若有太多不同意见,会再作修订才公布和实施。他指,是次修订涉及四个必修学科的课程及评估,“但所有要走过的正常程序都跳过”,若说是按一般程序进行难以让人信服;若说修订是“专业领航”,质疑“是由谁作“专业”领航?”
至于学校问卷调查的设计,黄谓儒指,问卷只问及学校如何落实建议的修订、修订对学校有何好处及学校需要什么支援等,并没有问及是否同意修订的建议。他表示,如学校“在其他意见”部分表达,担心教育局只会把这些“声音”轻轻带过。

前线教师称中文科修订 回复会考模式

针对四核心科目的修订建议,中学校长会亦曾咨询一些前线老师意见,认为中文科修订,基本上把课程回复“香港中学会考”模式。中文科方面,完全否定现行课程强调能力导向的理念,著重范文教学,放弃今日中国语文著重应用、沟通和传递信息等学习元素。说话评核能照顾学生表现的多样性及能力的多元性,取消卷四未能全面照顾不同能力及背景的学生,从评核角度看,并不公平及全面。

至于英文科方面,校长会指,英文科的改动不算太多,老师一般欢迎精简校本评核,以及将必修及选修合并,但关注学校若按官方指引腾出50小时,会否影响学生的英语能力及考试表现。数学科老师则指,难以腾出50小时课时,完成分量不变的课程,十分担心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