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免费网上欣赏名作曲家莱哈尔成名作 轻歌剧经典《风流寡妇》】

撰文: 客户来稿
出版:更新:

轻歌剧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已出现,跟大家认识的歌剧的最大分别在于故事较短、内容较轻松,同时含有对白、歌曲及舞蹈的元素。剧迷熟悉的《风流寡妇》就是最佳例子。故事讲述男爵重遇“前度”,而这位情人已由昔日的贫农女儿升格为富甲一方的寡妇,二人展开连场爱情角力,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叫戏迷看得肉紧又心甜。但原来这套家传户晓的轻歌剧并非诞生自轻歌剧的发源地法国,这套不朽名作原来是轻歌剧界的名作曲家莱哈尔(Franz Lehar)的成名作,正因如此,每每提起维也纳便会想起轻歌剧的名字。

当时普罗大众,若是想要一窥上流社会的“高档”生活,倒不必盛装马车出行,买一张轻歌剧门票、搭乘市内的电车到大小剧院就可以了。轻歌剧本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产物,以讽刺时弊、近乎闹剧的荒诞情节挂帅,风格有如香槟一般酸爽畅快。不过,维也纳民众口味嗜甜(观乎著名的“沙赫蛋糕”、各式重奶油口味的咖啡便可知一二)。于是,维也纳作曲家小约翰•史特劳斯和苏佩,改以虚构贵族人物作为轻歌剧主角,强调故事的爱情线,并且大量加入圆舞曲元素,营造精致甜腻的地道口味,开启了维也纳轻歌剧的“黄金时代”。然而,随著末世风气的兴起,还有现代思潮的冲撃,轻歌剧在二十世纪初一度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维也纳轻歌剧名作曲家莱哈尔

维也纳轻歌剧的营救者,正是生于匈牙利的莱哈尔。他早年在奥匈帝国的军乐队中担任领班。1902年,莱哈尔正式退伍并获维也纳剧院聘用为指挥,受密特湼郡主委约为“金银舞会”创作主题圆舞曲,更在同年发表他的首部轻歌剧作品《维也纳女士》。不过,莱哈尔人生和事业的转捩点,却要留待1905年12月30日首演的《风流寡妇》。

名作曲家莱哈尔的成名作《风流寡妇》

《风流寡妇》让莱哈尔一炮而红,不消一年就风靡欧洲主要城市,热潮更席卷美国。莱哈尔最成功之处,在于每部作品当中让人几乎一听难忘的旋律:《风流寡妇》中的“薇莉亚之歌”和“咀唇闭紧”不但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演唱;更被广泛改编成各个乐器版本。《微笑之国》当中的“你是我心所悦”一曲,由奥地利男高音陶伯尔首演,更成为他的首本名曲;录制成唱片后,其销量及人气更直迫当时首屈一指的歌王卡罗素。而莱哈尔的最后一部轻歌剧《茱廸塔》,虽然较少被完整演出,但其中性感妩媚的“我炽热的双唇”,却成为历来女高音喜爱的音乐会“安可”曲。

维也纳河畔剧院

此外,莱哈尔的轻歌剧最破格创新之处,在于他对“异国情调”的精心处理。《风流寡妇》充分利用了剧本设定的巴黎背景,让不同音乐风格元素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成为了他日后作品的致胜要诀。《微笑之国》糅合来自北京的驻奥地利使节,女主角丽莎则是当地的贵族名媛;两人因文化差异互相吸引,亦因此而无奈分手。至于先前提到的《茱迪塔》则以北非为背景,讲述男女主角由私奔、分手至重逢,可惜回头已是百年身的伤感与遗憾,故事甚有《北非谍影》的味道。

莱哈尔的作品,既是轻歌剧“白银时代”的象征,亦是维也纳从璀璨到荼蘼的见证。德语轻歌剧在二战之后,虽然难免走向式微,但莱哈尔的经典作品,却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版本;而雅俗共赏的特色,则辗转由百老汇式音乐剧承传及发扬光大。

维也纳交响乐团
《莱哈尔诞辰150周年音乐会》

播放日期:3月18至21日

免费网上睇,请立即登记:https://go.hkaf.org/1mKtlE

了解更多:https://bit.ly/3l7l6M7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