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教育|课程框架出炉 初小生须知国安法罪行 校长:难度高
《港区国安法》实施约半年后,教育局今日晚上向全港学校发通告,公布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涉及八大范畴,包括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国家安全与人权、自由、法治的关系等,内容将渗入不同学科如常识科、中史科、通识教育等,对象涵盖初小至高中。
根据课程框架,初小学生在学习国安概念中,须“认识保护我们的人”,例如警察、解放军,亦要“知道”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由来,《港区国安法》对香港的重要性等、四项犯罪行为名称等。教育局目标于2022/23年起全面落实行政及教育措施。
延伸阅读:
教育局晚上公布《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涉及八大范畴包括:
一: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二:《宪法》、《基本法》与国家安全
三:香港国家安全立法的目的和原则
四: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及机构设置
五: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责任
六: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七: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
八:国家安全与人权、自由、法治的关系
“国家安全 你我要知”有声故事绘本截图
初小生须认识四罪行名称 认识警察、解放军为“保护我们的人”
国安教育课程不会独立成科,将渗入不同学科如常识科、中史科、通识教育等,对象涵盖初小至高中。
根据课程框架,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须学习国家安全概念,例如认识国家象征,包括国旗、国徽和国歌,懂得唱国歌和遵守升国旗和奏国歌的礼仪,以及“认识保护我们的人”,例如警察、医护和解放军。
初小学生亦需要知道《港区国安法》所规范的四项犯罪行为的名称,即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恐怖活动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他们亦要学习“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由来、《国安法》对香港的重要性等。
借校园安全类比教导国家安全重要性
到高小阶段,根据常识科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学生将透过学习校园安全的简单类比,即保障校园安全,能确保师生安全,以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指引举例,校园保安人员和围栏可以防止外间人士擅自进入校园、保持校园卫生能保障师生健康等,由此带出国家安全与国民利益的关系。
小学校长:教初小罪行名难度高 未必理解“颠覆”意思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认为,要教授初小学生《国安法》四项罪行名称难度甚高,相关字眼如“颠覆”属艰深的字眼,若非“死背”名称,教师需要作相关概念解释,释述的深浅程度要再思考,但认为难引用现有案例讲述,“佢哋黎智英都唔识”,料小三才会教授。
教协副会长叶建源亦同意,《国安法》罪名对初小生属抽象概念,认知水平与其生活脱节,要视乎教师如何深入浅出教授。叶建源表示,当局课程框架指引十分仔细,如涉及“校园安全”类比等教学法,虽然可有助学生认识抽象概念,但若硬性规定在教学上应用,则会影响前线教师发挥。他续指,虽然国家安全教育非独立科目,但内容渗入各年级学科,当局事前却从未曾咨询学界咨询,令业界未能反映意见,例如教学内容程度、学科如何配合等。
另外,教育局的课程指引又建议,学校亦可安排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推广国安教育。例如举行专题研习,参观活动如到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以及安排学生到大湾区的著名历史地标等,以加强学生认识法治和国情,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建立学生的国家观念等。
国安教育课程指引虽未涵盖幼稚园,但在当局在《国家安全:学校具体措施》中提及,建议幼稚园可透过故事、角色扮演、图画、儿歌、舞蹈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音乐、艺术,感受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逐步建立作为中国人的身份,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