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为连任铺路抢分?消息指研增加医管局经常拨款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等上楼、等长者宿位、等起医院、等睇门诊、等做检查、等做手术、医护人手不足,仲有咩要等?”这些文字,其实是来年新一份施政报告的电视宣传广告,市民也许不以为意,但或对报告内容略见端倪。若现任特首要争取连任,施政报告将是抢民望的直接工具。消息指,今个财政年度(16/17年)遭削减的医院管理局经常拨款,下年度有望增加,并追回过去削减的水平,若能成事,或能为连任铺路抢分。

每年流感高峰期,公立医院都超负荷,有指问题症结是医管局经常性拨款不足。(资料图片)

医管局每年开支大概为500亿元,是公共开支一个重要部份。政府本年度(16/17年度)以节约内部开支为由,医管局亦被开刀,原本预计连续两个年度,即16/17及17/18年度,每年度减医管局经常拨款0.5%。本年度医管局获总拨款515.8亿元,其中经常拨款为507.6亿元,较对上年度减少1200万元。而事实上,医管局经常拨款增幅,一直追不上政府总经常开支增幅(见表)。

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宣传广告,提及不少公共医疗问题。(2017施政报告网页截图)

经常拨款与一次性拨款有关键分别,增加经常拨款,才能够长远、持久地改善服务,例如增聘医护人手、购买医疗物资及药物等,对民生有重要影响。消息指,原本打算连减2个年度的医管局经常拨款,有望在明年1月的施政报告急煞停,而且随时不减反加,据悉,增加幅度可望追回本年度的减幅。

过往,外界经常批评,港府对公共医疗欠缺承担,若要增加医管局经常拨款可谓“难过登天”,然而对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白象工程却“非常慷慨”,被质疑当立法会是“提款机”。增拨公共医疗资源的诉求一向被冷待,惟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宣传广告瞄准门诊轮候时间长、建新医院等事宜,难免惹人猜想,施政报告其中一个焦点包括医疗政策。行政长官办公室回复指,政府正就来年施政报告进行咨询,该办不会就有关施政报告的内容作出评论。

陈沛然:医管局经常拨款是公院问题症结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指,虽然特首选举是一个争取医疗拨款的契机,但对增加医管局经常拨款不抱大期望,因为过去政府经常拨款只侧重福利开支。他强调,政府多年来口里说要改善、增加医管局服务,操作上却不增加经常拨款,其实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他指出,本港医护人员效率已比正常高出很多倍,根本无可能再推高,因此问题不在医护人员身上,政府多年冻结医管局经常拨款,去年更不加反减,是公立医院问题的症结。他指当局应该从人口增长比例,加上通胀计算,追回医管局经常拨款,才有望解决公院轮候时间过长、医院病床迫爆等问题。

施政报告明年1月公布,消息指港府研究增加医管局经常性拨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