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航空业 空姐空少转读物理治疗揾新出路:或是命运的安排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航空业受到重创。航空业从业者收入大减的同时,亦面临裁员潮的风险,不少人开始考虑另寻出路,除了求职揾工之外,亦有空中服务人员选择专业进修,为将来转行做准备。
在本地航空公司任职空中舱务员的吕均浩目前在裁员潮中可算幸免遇难,但在前景未明朗的情况下,认真考虑未来的职业道路,最终选择修读物理治疗学的课程希望将来可开设诊所执业;有类似想法的,亦包括空姐阿琳,她认为“一班机一班机咁过”,疫下生活静了下来,让她思考到:“航空服务系对人,需要有同理心和耐心,更要识点样同人沟通,物理治疗较有前景,所以想试试。”
2014年于香港中文大学酒店管理学系毕业后,吕均浩就入职本地航空公司担任空少,迄今已经6年。吕均浩说最初做空少,是享受成日自由飞的生活,不过疫情之下,他现时只能“间中”飞一飞。另外,航空业涌现裁员潮,尽管他幸免遇难,但吕均浩的收入也减少一半以上。一直对医疗行业有兴趣的他,决定重回校园进修,为将来做准备。
眼见同事、亲友及自身对物理治疗需求 毅然报读课程
吕均浩一直对运动、健康有兴趣,过往也曾修读相关的短期课程。3年前他腰部受伤,曾接受物理治疗,从那时起便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加上身边同事、亲友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于是申请修读明爱专上学院的物理治疗学(荣誉)理学士。他说,疫情下收入减少,不得不申请助学金,幸得家人支持,免了他的家用钱,“佢哋好支持,可能觉得空少不是一个长远的事业。”
空姐:航空服务与物理治疗 同样要有同理心、耐心
同样情况的还有在阿联酋航空担任空姐7年的阿琳,她说今年的3、4月时已经“冇得飞”,加上多年来在香港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多,便决定辞职,补偿家人。她说,未有疫情时,生活很充实,“一班机一班机咁过”,疫情下生活静了下来,让她多了时间思考自己,“航空服务系对人,需要有同理心和耐心,更要识点样同人沟通,物理治疗较有前景,所以想试试。”
与吕均浩不同,阿琳没有理科的背景,她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因此在面试前报读了3个相关的网上课程,从人体解剖到人体化学她都有涉猎。最终面试时,她的这些努力为她加分不少,加上过往空姐服务的经验,她最终成功打动了面试老师,拿到了录取通知。
明爱专上学院首年开办4年制物理治疗课程 670人争50位
本港物理治疗师人手供不应求,自资院校相继开办课程切合市场需要。继东华学院及公开大学开办物理治疗学课程后,明爱专上学院新学年亦开办物理治疗学学士四年制课程,阿琳与吕均浩就读的便是这个课程。课程首年开办,有670人报名,但最终选取了50人入读,当中有9名DSE考生。考虑到学生经济负担,院校特设42,500元资助,在扣取政府免入息审查资助后,首年学费为约7.5万。
课程主任梁兆麟表示,第一年开设课程已经有多人报名,对于学生的挑选,他则表示是“千挑万选”,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对人沟通技巧、服务他人的热忱亦是考量标准。
将设1050小时实习
课程助理教授蔡静雯则指,来年招生将会透过JUPUS,学额仍是50个,参考今年的9个DSE考生,平均分数需要达到21分。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因而亦会安排1050个小时的实习,让学生可以进入社福机构、医疗机构等不同地方开拓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