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领保就业派现金劵 价格关注组:防疫必须品价格反升 应检讨

撰文: 曾凯欣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要求两间受惠于政府“保就业”计划的大型连锁超市,须将最少一半补贴回馈顾客,虽然超市各有措施回馈,但民建联调查发现,21项监察的货品中,百佳和惠康分别有7项和5项产品于11月的平均售价高于9月份。
“超市价格关注组”发起人颜汶羽表示,疫情期间有部分防疫必须品价格“不减反升”,以现金卷回馈市民的方式亦未能惠及全港市民,不少基层亦反映无法申请现金卷,期望超市可检讨计划。

民建联自8月起成立“超市价格关注组”,选定21项货品定期比对价格,制定“超市价格指数”。民建联调查发现,21项监察的货品中,百佳和惠康分别有7项和5项产品于11月的平均售价高于9月份,部分防疫必须品如“威宝蓝威宝即用装500毫升”平均售价“不减反升”,由九月份的22元上调至11月分的22.9元。

颜汶羽指,超市以“锁定价”、“至抵价”等绰头营造减价现象,但其实是以“掩眼法”埋藏不少加价货品,故呼吁市民应多留意超市价格走势,看清楚价钱。

惠康“锁定价”维持6个月 两大超市价钱“神同步”

惠康早前推出“日日有低价”计划,将超过300件精选产品包括米、油、新鲜蔬果及鸡蛋等锁定于优惠价格,并至少维持6个月或以上,其中5公斤金象米75元包。

“超市价格关注组”成员司徒骏轩发现,计划推出后其竞争对手百佳超市亦将相同售价调低接近惠康的“锁定价”,质疑两间超市疑合谋定价。颜汶羽亦认为,两间超市价格经长出现“神同步”,竞委会应多监察其价格走势。

民建联发现,21项监察的货品中,百佳和惠康分别有7项和5项产品于11月的平均售价高于9月份。(曾凯欣摄)

现金劵难以申请 未能受惠全港市民

两间连锁超级市场惠康和百佳的“保就业”计划第二期日前申请获批,涉及工资补贴分别为1亿8,450万元和1亿6,196万元,超市须将最少一半补贴回馈顾客。

成员何坤洲指,不少市民从新闻得知两间超市推出食物现金劵后向他询问申请方法,每日都会收到20至30名市民查询。惟现金劵经社福机构向有需要人士派发,当中不少是机构本身的会员,他为市民致现机构查询时发现不少现金劵一早已派完。

组织认为,派发超市现金劵予指定基层或“大抽奖”的做法都未能受惠所有大众,直言最实际的方法是推出“全单七折”,令全港市民受惠,以减轻大众在疫情下购买防疫日用品的开支。

▼11月26起收紧防疫措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