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伯伯荣休】六旬雪糕车退役 玛利诺神父会校友冀进驻校园 

撰文: 洪琦琦
出版:更新:

醒目的冰蓝色太阳伞自远处便向你招手,目光顺伞扫落,只见柜上堆满各五颜六色,来自各式牌子的可口饮品。打开雪柜,雾气中显出一支支散著冷气的雪条。闷热天气下,吃一啖透心凉的雪条,可为皇帝般的享受。在石硖尾摆卖雪糕六十年的雪糕伯伯,“失踪”逾半年,昨透过与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校友会校董倾电话,向同学仔报平安。现已安住安老院的他身体健壮,著大家不必挂念。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校友会表示,正与雪糕伯伯商讨,将其摆卖了六十多年的“劳斯莱斯”雪糕车,永久存放在校园内。

黄伯的“劳斯莱斯”雪糕车或可永远存放于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校园。(资料图片)

“失踪”逾半年的雪糕伯伯黄广,昨日(11月17日周四)跟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校友会校董谈电话,表示自己身体健康。雪糕伯伯在学校毗邻摆卖了六十年雪糕,为学子每日提供甜食解馋。校友们得悉雪糕伯伯身体安康的消息纷表示欣喜。

自黄伯入住安老院后,相伴了其六十载的雪糕车便一直摆放在龙珠街公园的路牌旁。有见明年为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的六十周年纪念,该校的校友正和雪糕伯伯商讨,拟将其摆卖了超过半世纪,黄伯戏称为“劳斯莱斯”的雪糕车永久存放于校园,作为校园其中一份历史证物。

最早期的雪糕车出现在战后时期,当时没有干冰,更甭说雪柜,冰条只是摆放在阔口的暖水壶中。(陈惠娴摄)

最早雪糕车以暖水壶放雪条

一直有跟进雪榚车牌照问题的工联会前立法会议员王国兴指出,香港最早的雪糕车出现在战后时期,由于当时没有超级市场和士多,市民难以购买冰条。牛奶公司因此推出雪糕车,在人流最多的地方如戏院、公园和学校摆卖。

开初的雪条只是放在阔口暖水壶,靠雪条本身的温度保温,天时热时雪条易融,需经常换货。其后科技进步,才加入干冰,再加以改良加入雪柜,渐渐行程今日的雪糕车。香港的雪糕车分为三类,有电单车、脚踏单车和手推车。雪糕车最鼎盛的时期为六、七十年代,共有约三百部雪糕车。

雪糕车小贩需获得由食环署授权的“冰冻甜点”流动小贩牌照,政府在1978年不再发出流动小贩牌照,由于有关小贩牌照不可转让也不可世袭,导致小贩有年龄老化的现象。政府更于2002年推出“自愿退牌计划”,只要小贩在限期前自愿交回牌照并选择一个固定小贩摊位,就可以优惠租金选租公众街市一个空置档位或领取三万元特惠金。

此举不但更加速雪糕车在香港消失,对于有心继续经营雪糕电单车的小贩而言没有益处,因为与其在一个固定单位,他们更希望利用电单车或手推车到公园,或人流旺盛的地方摆卖。

现香港只剩下不足一百部雪糕车,这份挂在嘴边的冰甜,或许一日会悄然消失。(陈惠娴摄)

烛光集会引社会关注 食环推新牌

为了保护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行业,王国兴曾联同牛奶饮品食品业职工会工友,在2007年举行一个告别雪糕车的烛光集会,成功引起社会关注。其后王国兴在立法会提出修订议案,成功令政府重新检讨小贩发牌政策。食环署于2009年发出六十一个新牌照。现时香港的“冰冻甜点”流动小贩牌照不超过一百个。

王透露,自己认识在石硖尾摆卖雪糕的黄伯,认为黄伯是艰苦经营,为了学生可以吃到甜食,每日风雨不改照常开档。他也支持将黄伯的雪糕车永久存放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认为黄伯的雪糕车见证学校成长,盛载了不少学生的回忆,是历史的见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