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公大副校吕汝汉钟情粤曲25载:粤剧难返黄金岁月 香港可以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公开大学副校长吕汝汉,是在教育界打滚多年教授,而他另一个身份,是粤剧发展基金顾问委员会主席。
与粤剧结缘,源于年轻留学英国时,得粤剧安抚心灵。他感慨地说,时下娱乐多元化,粤剧曲目长、人材少,甚难恢复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黄金岁月,但他不甘就此放弃,更深信粤剧仍有保留价值,希望将粤剧列为本港教育中的一环,成为时下学童可选择的课外活动,在下一代心中种下“粤剧的种子”。
放眼香港,吕形容本港去年出现前所未见的激烈对抗氛围,情况令人痛心,呼吁港人放下己见,齐心发展香港:“不同的观点一定会有,好似防疫措施都有不同意见,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同舟共济,正面乐观多一点,别再争拗这么多,其实香港是有机会回复从前的黄金时间。”

公开大学副校长吕汝汉,是教育界打滚多年的教授,而他另一身份,是粤剧发展基金顾问委员会主席。(梁鹏威摄)

为娱乐、减压与粤剧结下不解之缘

吕汝汉忆述,九十年代赴英留学升读博士,为了解闷,他出发前随手带同的两盒卡式录音带,最终成为他留学岁月中的主要娱乐,其中一盒是流行曲混集,另一盒是麦炳荣主唱的粤剧《文姬归汉》,或因太想念故乡,边听边唱的他,不知不觉爱上了粤剧:“觉得闷便多听,边播边哼,之后觉得颇有趣,兴趣慢慢加强了。”

回港后投身高等教育界,暂别了粤剧,直至数年后工作压力太大,他开始学习粤曲及网球减压:“唱粤曲是用现场音乐, 投入其中,便不会思考工作及烦心事,可以调剂及平衡一下”。

公开大学副校长吕汝汉,是粤曲粤剧的爱好者,他不时在家苦练,幼子一度被他感染而加入,二人同台献唱的合照至今仍保留在吕的办公室内。(梁鹏威摄)

他不时在家苦练,渐渐幼子被他感染,二人在千禧年曾同台演出,虽然幼子升中后已甚少接触粤曲,但他有信心已将粤剧及粤曲如种子般种入儿子心田,“种了种子,到人生某阶段,便会萌生兴趣,好像我以前一样。”2003经历沙士后,他与朋友合办曲艺社“汉生声”,其后更钟情唱曲,甚至获政府邀请,加入粤剧发展基金顾问委员会,为香港的粤剧界出一分力。

疫情令粤剧台前幕后皆难挨

身为业余爱好者,他透露,不少曲友都喜欢北上租场练曲:“香港师傅不少是业余,而且无固定地方,收费会较贵,反而内地是固定场所,环境较舒适,音乐质素有保证。”2020年再迎来新冠肺炎,​演艺场地被迫封闭,粤剧界亦大受影响,吕形容,台前幕后皆遇上“难挨的寒冬”,“生计大受影响,亦无机会一起练功或练唱”。

钟情粤曲的吕汝汉感慨,现今娱乐太多选择,预计粤剧难重返数十年前的黄金岁月,但他相信只要港人放下争拗,香港的黄金时代有机会再来。(梁鹏威摄)

本港粤剧面对三大难题 难返黄金岁月

展望粤剧粤曲界的未来,他形容港府及内地民间仍有不少粤剧爱好者,且保存得较其他地方剧目完整,故仍抱希望,只是现代娱乐选择众多,粤剧难重回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黄金岁月。他归纳了粤剧界面对的三大难题。

第一,剧目过长,完整剧目随时长达四小时,时下娱乐丰富多样,甚少年轻人有意花四小时认识粤剧。其次是观众老化,年轻一辈少,自然会入行及培养子女时想不起粤剧,从而引发第三个难题:“有足够文学根基删减或更新剧目的人材实在太难找”,似是恶性循环,因无人材更新及删减剧目,创作未能贴近现实,观众难有共呜,难扩展观众群。

香港粤剧学者协会近年曾与英国伦敦音乐学院合作,推出全球首个考试评核机制:“粤曲考级试(演唱)”。吕汝汉说,期盼由学校教育入手,在中小学举办粤剧兴趣班,加强本港及内地粤剧界交流,并将粤剧列入大学通识课,让下一代有机会接触粤曲。他说,委员会及政府近年已积极降低申请资助门槛,并举办比赛吸引家长带子女参加,希望将粤剧的种子,植入下一代:“有时是有一定年纪才会对粤剧有兴趣,我信接触过,就会有种子。”

吕汝汉直言,去年情况令人痛心,多年来没见过港人因意见不一而有如此激烈的对抗氛围,呼吁港人放下争拗、齐心发展香港。(梁鹏威摄)

“别再争拗这么多 其实香港是有机会回复从前的黄金时间”

那香港的未来,又有否机会重回黄金岁月?吕汝汉直言,去年情况令人痛心,多年来没见过港人因意见不一而有如此激烈的对抗氛围,呼吁港人放下争拗、齐心发展香港:“不同的观点一定会有,好似防疫措施都有不同意见,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同舟共济,正面乐观多一点,别再争拗这么多,其实香港是有机会回复从前的黄金时间。”

被问到在大学有否感受到政治压力?吕说,本港大专院校一向有评审机制,运作上院校自主,至今没感受到来自政府或机构的压力,“照按现时机制做”。过去一年多考虑移民的港人大增,曾留学英国的吕汝汉斩钉截铁地说不打算离港,“香港节奏适合我,方便、天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