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乐善堂140周年】与港人携手共渡困境至今
九龙乐善堂由1880年成立至今已经140年,由初期以排难解纷及赠医为重任,发展到今日,一直以“救灾纾困、赠医施药、兴学育才、安老培幼”为宗旨去服务社会。期间,本港经历不少挑战,乐善堂都与香港市民携手渡过。
善业起源 乐善同行百四载
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当年中国官员赴九龙城寨视察时,均会于龙津石桥的码头登岸。码头附近有一墟集,设有“公秤”。附近的市民货商交易前都须先在此处秤量货物,才进行交易,每次秤量所得的款项,则全数用作赠医、施药、助殓之用。直至1880年,这个办理慈善事业的组织,正式成为一个慈善机构,并名为“九龙乐善堂”。
乐善堂成立初期,香港发生严重鼠疫。当时染病者众多,尸横遍地,无人问津。于是乐善堂义不容辞,出面于西贡清水湾道飞鹅岭附近设置义冢安葬死者。另外,亦于现今东头邨一带建起帐篷廿多座,收容留医病患者4,000多人。当时广华医院仍未建成,乐善堂独力向九龙半岛及现今新界一带的居民,提供适切的医疗服务。
乐善堂的服务与时并进,眼见当时绝大部分女子不能上学,于1929年,在九龙城区开办首间女子义学,打破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之传统。在六十年代,又开办留产所,减少妇女生产时遇到意外。之后又与香港戒毒会合作,于乐善堂阁楼设立戒毒登记处,当年九龙城寨很多瘾君子,都会到乐善堂求助。乐善堂又陆续开设学校、诊所及安老院舍,以服务各阶层市民。
因应时代及环境的转变,乐善堂服务亦日渐多元化。现时辖属机构已逾五十个,分布遍及港九新界。
无惧疫境 乐善堂与基层携手共渡时艰
时至今日,乐善堂仍然秉承“救灾纾困、赠医施药”的宗旨。本港于2020年初,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基层市民的防疫物资严重不足。有见及此,乐善堂迅速成立“乐善堂口罩银行”,与各界团体及企业合作,筹募防疫物资并分发予有需要人士。截至8月,已派发超过60万个口罩、防疫物资及日用品,受惠弱势社群逾2万8千户。其辖属诊所亦增设“新型冠状病毒深喉唾液化验”服务,及参与卫生防护中心的“加强化验室监测计划”,协助进行社区检测。
而自7月份起,本港爆发第三波疫情,乐善堂有见部分居住于公共屋邨的长者,因担心染疫而足不出户,家里粮食渐见紧绌。乐善堂于是由7月17日开始,受民政事务总署委托及资助下,向黄大仙区长者派发食物包,以解长者们燃眉之急。截止8月31日,已派出逾2万5千个食物包予独居或双老同住长者。于8月初,亦与油尖旺民政事务处合作,为油尖旺区少数族裔送上抗疫食物包。
乐善堂亦应社会福利署委托,透过外展医生到访院舍,就院舍感染控制的实况,提供专业的改善建议,并教授院舍员工有关防疫知识和技巧。
乐善堂衷心感谢各界,于非常时期时,向本堂提供帮助,包括善长无私的捐赠与及义工们热心的支援,共同为社会有需要人士,提供适时援助,献上温暖。
面对任何困境,乐善堂都承诺会尽力服务社会大众,帮助有需要的人士。与基层共渡时艰,以真挚的关怀,与香港同步走过每一天,贯彻“关怀情真、乐善同行”之精神,与市民携手前行。
如欲捐款支持九龙乐善堂,可按以下连结:
https://www.loksintong.org/online-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