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政界倡发债 经济学者:要趁早 团体:成本转嫁社会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政府在2018年《施政报告》公布“明日大屿”计划,提出填海1,700公顷,工程造价初步估算为6,240亿。行会成员汤家骅接受访问时称,可参考机场三跑工程,透过融资及发债券方式取得资金,绕过冗长立法会程序。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称,若透过发债劵融资,等同将工程成本转嫁社会,市民日后或需要就人工岛上的公共设施支付高昂费用,加上计划隐藏成本高,社会或难负担。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称,发债劵融资不会降低成本,不过明日大屿为“投资项目”,国际间透过发债投资是常见,而政府倘有意推行计划,应趁仍有一定财政储备时发债劵,以免日后评级下调增加债息成本。

有建议指,可透过发债劵方式为明日大屿计划融资。(资料图片)

本土研究社陈剑青指,若透过融资发展“明日大屿”,代表需要将人工岛上的基建发展、公营服务外判,随时令市民需要支付昂贵费用,类同西隧等情况;他又指出,发债券等同借钱,政府始终需要动用财政储备还钱,形容将会令人工岛成为“孤岛”之余,亦将成本转嫁市民。陈剑青以三跑工程为例,当时为融资需要向离境旅客收取机场建设费。

政府早前称明日大屿工程造价初步估算为6,240亿,陈剑青指,若计及各种基建工程、建设智慧城市等费用,造价或超过6000亿元,甚至超过政府现有财政储备、即8000多亿元,忧虑计划中的隐藏成本大,财政上难负担。

绿色和平指财力不足 忧港评级遭下调

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连佩怡称,明日大屿涉及开支大,若大幅借贷将代表政府财力不足,令评级机构或会下调对香港的评级,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她又指出,推行三跑工程时,本港经济前景明朗,有别于现时本港财政能力不足,担心若融资借贷将为经济带来更大冲击。她称,根据早前与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政府若推“明日大屿”或会在11年内会耗尽财政储备,促请政府撤回计划。

陈剑青指,若透过发债劵等融资方式,或将成本转嫁市民。(资料图片)

庄太量:应趁早发债劵  卢伟国:不应妖魔化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指,以发债方式推展计划最后均需要还钱,不会因此降低成本。他指,由于明日大屿造价高昂,估计难以有发展商愿意与政府合作发展,“夹唔到几千亿。”不过,他指出明日大屿能够带动就业,有振兴经济作用,应将其视作一项投资;而过往不少国家亦透过发债投资,“债务高唔一定唔好。”他指,政府应趁现时仍有一定财政储备发债劵,以免当日后储备下降,被评级机构下调对港评级时,或提高发债利息,导致成本进一步增加。

立法会议员卢伟国指,过往政府亦有透过填海造地解决土地问题,不应将计划“妖魔化”,加上明日大屿的工程将摊分多年完成,当中亦可透过卖地等方式取得回报。他指,现阶段应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透过融资方式则属下阶段的讨论。

↓明日大屿计划概况↓

机管局当年为造价逾1000亿元的机场三跑工程融资,推出债券及向银行借贷。当中部份工程费用来自旅客征收的机场建设费及机管局的营运盈余,其余约690亿元则发行3年期零售债券、机构债券,及向银行借贷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