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生选择社企实习 学习共享经济

撰文: 余秋婷
出版:更新:
早前“共厨家作”推出月饼,让基层妇女发挥厨艺,最终买出600份。(受访者提供)

商人自然利字当头,不过当商科生走入社企工作又会起怎么样的化学作用?两位商科生今个暑假放弃到大企业吸取经验,反而到社企“落手落脚”学习共享经济,大学生郭诺诗笑言:“可能我哋本身认识嘅共享经济,系Airbnb同埋Uber,但系呢啲商业概念都可以套入社会发展”,而大学生麦家仪亦意外人间有情,原来大家都很愿意互相帮助,非利字当头。

社企资源有限   凡事胆粗粗尝试

今个暑期有67名来自9间大学的商科生,到40间非牟利机构实习,同学们两人一组,帮忙“度桥”,负责筹款、品牌建立等工作,完成160个小时服务,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社企。

一手一脚度出宣传大计

另一边厢,两人亦要协助举办东涌深宵食堂,于深宵时间向酒楼借用场地,让基层妇女煮食。两人“度桥”,举办厨神大赛,再以周星驰电影《食神》二次创作在网上宣传,又用Facebook票选东涌人最爱的宵夜等宣传攻势,选出两道菜:冬菇肥牛卷及芝士烟肉卷。而试业的第一日已经吸引了近40位街坊,两人都很满意试业成果。

完成实习后,诺诗认为现时很多社企的理念都可以协助到基层市民,但往往缺乏商业知识,未能推广予大众,以致未达到最大利益,希望可以让自己知识帮到更多人。而家仪亦意外人间有情,原来大家都很愿意互相帮助,非利字当头。她们都认为社企需要商业人才,经过这次实习,希望将来有机会在社企发展。

“花旗集团-社联大学生社责实践计划”今年踏入第六届,超过400学生参与。社联项目经理陈秀贤指计划希望让商科生有更大眼界,“商科生同NGO大缆都扯唔理,而商科生有自己知识,包括品牌建立、数据研究等,而这方面正是NGO缺乏,不过最重要是希望商科生可以对基层、残疾人士、边青等社会有更大认识,希望一众未来商界领袖将来发挥更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