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爆煲 新界东抑郁焦虑求诊人次 5年间增三至五成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我常思考何时会离开世界......”情绪病的枷锁可以令病人痛不欲生,而背负这枷锁的香港人愈来愈多。医管局指,单单在新界东,因焦虑症到普通科门诊求医的人次在过去5年激增55%,2015年度达1288人次;因抑郁症求医的更多,有1612人次,5年间升34%。

现年66岁的黄女士(左二)被失眠缠扰足足15年,现已走出低谷,情况大大改善。(张善彤摄)
黄女士表示,计划中的医生不单帮助解决服用药物问题,亦会在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作出适当辅导。(张善彤摄)

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现年66岁的黄女士经历了足足15年。她说最初也不知道自己“病了”:“我常思考何时会离开世界,但没有意识到这是情绪病。”直至2012年年初,她连续几晚失眠,出现手震、心跳加快等征状,最终到北区医院精神科求诊,确诊患上中度至严重焦虑症及抑郁症,“起初我拒绝进去(精神科),因为大家都说情况很严重才会去求诊。”最终黄女士接受了9个月的精神科治疗,但药物仅能令她入睡,却未能改善其精神状态,“晚上我会不由自主关灯,瑟缩一角胡思乱想。”

六旬妇失眠15年  医生助寻回自信

走出情绪低谷的转捩点,竟然是黄女士离开了精神科。她获转介至粉岭家庭医学中心的“综合心理健康计划”,由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和社福机构合作跟进:“相比见精神科医生,见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压力较少。医生很愿意聆听患者需要,引导我面对困难,这对我很重要,慢慢地回复自信。”目前,黄女士的抑郁及焦虑程度已大大改善,毋须服药。

不过香港仍然有很多人受情绪病的折磨。根据医院管理局新界东联网家庭医学部数据显示,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失眠、抑郁和焦虑。单单在新界东,因焦虑症而到普通科门诊求医的人次由2011年度的830人次,上升至2015年度的1288人次,激增55%;抑郁症方面,亦由1205人次,增加至1612人次,升34%。

计划成效显著  抑郁焦虑情度平均降一级

为了协助情绪病人放下枷锁,新界东医院联网家庭医学部副部门主管梁堃华指2010年推出的“综合心理健康计划”,透过基层医疗及跨专科合作,减少标纤效应,让病人可尽早求医,接受治疗。病人会先由家庭医学医生透过两份问卷,评估病情。中度病人会获转介至社福机构接受6至8次辅导、提升活动参与及问题解决治疗。而严重病人,则会直接由家庭医学专科医生跟进。

梁堃华说截至今年8月,计划共跟进近4928宗个案,当中2118名患者已完成,其抑郁及焦虑情绪,整体平均由中度水平回复至正常/轻微水平。新界东医院联网社区及基层健康服务总监李锦滔呼吁,抑郁症及焦虑症等情绪问题,如糖尿病等一样是慢性疾病,不应对其作出负面标签。

梁堃华指,计划来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为抑郁症、焦虑症、感到抑郁等。(张善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