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八成都系胶! 环团调查34海岸 平均每两个钟捞500件垃圾
今年中过百吨海洋垃圾攻港,如何救救海滩?环保团体连续第二年进行调查,发现34个具生态价值的海岸地点,不论海面、水底或岸边均布满垃圾,平均每两小时在沿岸水域打捞到517.6件漂浮垃圾,八成四为塑胶,以香港西南面的龙鼓滩、大屿山的水口、芝麻湾、及愉景湾等为重灾区。环团估计受到珠江水流影响,把内地垃圾带来香港,另建议政府尽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制,从源头减废,避免垃圾最终落入海中。
“育养海岸”计划自2014年展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联同另外六个环保团体举办,第二年的调查于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期间进行,在34个具生态价值的海岸地点收集海面、水底或岸边的三方面数据。
海面方面,环团邀请了渔民团体合作,在沿岸水域打捞漂浮垃圾,结果平均每两小时就收集到517.6件海洋垃圾,当中八成四为塑胶,多数为即弃产品如发泡胶盒、发泡胶箱、胶樽和胶袋等。
海底调查就派出潜水员到水底收集数据,发现每长100米、阔2.5米的调查范围,平均有30件垃圾,当中六成半为塑胶。
至于岸边,调查发现每一平方米就有89.3件微型垃圾(直径小于1cm),当中七成半为塑胶,主要是发泡胶碎片,而大型垃圾(直径大于1cm),在海岸上阔5米的调查带就收集到391.4件,主要是发泡胶碎片、发泡胶食物盒、塑胶包装、保鲜纸碎片和杯等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项目经理(育养海岸)杨松颕表示,今年收集到的垃圾量及类型,与去年的调查相若,未见到恶化的迹象,但反映海洋垃圾问题持续。杨又称位于香港西面及西南面的岸边,如龙鼓滩、大屿山的水口、芝麻湾、及愉景湾等,垃圾问题比较严重,他估计是因为该处受到珠江水流影响,把内地垃圾带来香港。 另外较少人到达的海岸如蒲台岛、螺洲等,亦有较多垃圾,他认为是因为政府未积极清理偏远地区的海岸。
他又指收集到的垃圾中,即弃塑胶产品及发泡胶渔箱十分常见,建议政府应尽快落实更多生产者责任制,以及鼓励市民从源头减废,避免垃圾进入海洋。该会透露正与渔民研究以其他物料如甘蔗物料制造的可折叠箱,取代发泡胶渔箱。
“育养海岸”计划自2014年展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与另外六个环保团体合作,包括Eco Marine、Ecovision、环保促进会、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和无塑海洋,主要调查具生态价值海岸的生态和海洋垃圾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