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夫妻最常因伴侣难明感受起冲突 与异性过分亲近不入三甲

撰文: 陈晶琦
出版:更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婚姻承诺,不过老夫老妻婚姻生活难免起磨擦。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于2019年8月至12月期间,就50岁以上的银龄夫妇婚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夫妇认为最常引起冲突原因,首3位分别是“伴侣不明白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伴侣看手机电脑,令我感到被忽略”以及“欠缺沟通”;而14个选项中,“伴侣和异性过份亲近”反而是受访夫妇较不常见的冲突因素。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赛马会“恩爱 50+”计划主任李彦臻表示,银龄夫妇大多认为,能真正陪伴自己渡过人生最后阶段的是伴侣,并非金钱、工作及子女。他建议,银龄族可藉发掘共同兴趣、投放时间倾听另一半感受,有助增进双方感情。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赛马会“恩爱 50+”计划主任李彦臻(左)建议,夫妇之间可共同发掘兴趣、投资更多时间聆听另一半感受,将有助增进感情及增润婚姻关系。(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提供)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去年8月至12月期间,以问卷及网上填写形式,访问共213名50岁以上的银龄已婚人士。调查以5分最高分,要求受访者评价各项有机会引起夫妻冲突,影响婚姻质素的因素,最常见的冲突原因依次为“伴侣不明白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占3分)、“伴侣看手机电脑,令我感到被忽略”(占2.9分)以及“欠缺沟通”(占2.8分)。而在问卷的14个选项中,受访者认为“伴侣和异性过份亲近”以及“我和伴侣因凑孙事宜而争执”属较少见的冲突因素,各占1.7分及1.5分。

至于受访者认为,最能令夫妇关系变好,最能滋润关系方法,以5分最高计算,依之为“互相分享心事、坦城沟通”(占2.9分)、“互相尊重”(占2.8分)以及“建立共同兴趣”(占2.8分)。其中,受访女士较关注伴侣的包容与体谅;男士则较重视与伴侣建立共同兴趣,以及得到伴侣的欣赏和肯定。

连先生与连太太结婚34载,育有的两名儿子已成家立室。(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赛马会提供)

连先生与连太太结婚34载,两名儿子均已成家立室。连太太表示,伴侣不明白自己感受及需要,最影响夫妇关系。她说,自己一向喜爱吃零食减压,惟丈夫的生活方式十分健康,每次见到她晚饭后吃零食,便会不时斥“你食唔饱咩,又食嘢!”令连太太不胜其烦。连先生亦抱怨说,自己因健康问题须长期到公立医院覆诊,曾要求太太陪伴在旁,惟她倾向留在家准备晚餐,曾因太太漠视其要求感到失望。

即使生活上有磨擦,连先生夫妇二人有共同爱好,热爱跑马拉松维系感情。“落场比赛跑到中段大家互相扶持,藉各项比赛创造不少美好的回忆。”连太太补充,夫妻相处应互相包容及尊重,同时保持个人空间与想法,多建议少批评会令婚姻更长久。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赛马会“恩爱 50+”计划主任李彦臻建议,夫妇之间可共同发掘兴趣、投资更多时间聆听及尝试明白伴侣的情感内心需要、多欣赏伴侣并包容另一半的限制,以及珍惜彼此相处的时间,有助增进感情及维系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