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建测专业界倡仿照日本设避难所 吁反思“黑厕”设计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4大建筑测量等学会今日( 11日)举行网上直播交流会,讨论未来抗疫方向。有学会曾提到,在今次疫情下契机下,可重新检讨本港的城市或建筑设计,包括建议在社区设立灾难性避难所,并反思本港涌现的无窗厕所(俗称“黑厕”)的设计。
四个学会分别有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香港园境师学会及香港规划师学会。
疫情爆发时,本港对检疫设施的需求大增,政府征用多处作检疫地方,例如未入伙的火炭骏洋邨等,之后又征用了亚洲国际博览馆作社区治疗设施。
测量师学会房屋政策小组主席林家辉认为,政府可参考日本,在社区设立灾难性避难所,不需临时征用楼宇或设施。他指,当日本出现地震等,当地居民会去指定避难所避难,不用等待政府公布详情,避难所会设在学校、社区会堂等,内会供应粮食或药物。
他又说,香港虽然无地震,但都会有疫症或台风,现时若所住大厦楼层有人确诊,港人只能自行觅地容身,加上香港较富裕,认为有条件可做到。
设计医院时 应做灾难性准备
林家辉又指,位于玛嘉烈医院的本港首间传染病,中心只得108张隔离病床。他批评,在疫情下床位不足,数量远远不够,建议日后设计医院时,不应用旧有方式,应做“灾难性的准备”。
▼第三波爆发 政府延长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
+7
可反思“黑厕”设计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李国兴指,香港住宅单位的“黑厕”越来越多,最近在疫情下,医学界曾提出天然通风的重要性,认为今次可让大家反思。
建议未来可将活动搬出户外
香港园境师学会副会长陈元敬则指,现时在室内用膳、看电影的风险甚高,建议未来可将有关活动搬出户外,即使在疫情后,也可让市民有多个选择。
他又指,现时有100万物种面对灭亡,生物数量大幅减少。他强调,完整的生态系统可减低疫病传播,大自然对人类健康很重要,不少药物都是在大自然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