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勇团队分析患者基因 证第三波新冠疫情与菲律宾哈萨克有关连
本港自7月初迎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三波疫情,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一项研究,分析7月7至14日32个本地个案患者的基因,发现当中29人的基因序列与4宗来自菲律宾的输入个案序列相近,另有一家三口的基因序列则与哈萨克的输入个案最相似,相信第三度疫情并非由之前个案遗下的隐形传播链有关,而是由输入个案引发。
研究同时发现本港患者独有的基因突变,在GISAID(全球病毒基因资料库)亦难以找到,团队认为反映本地个案与输入个案仍有重要的差异,两者之间未知的连系仍有待研究。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临床副教授杜启泓及其团队最新一项研究,分析了本港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的病毒基因,发现第一波疫情、即以内地及亚洲地区输入个案为主的患者,其序列未发现全球流行的基因突变D614G,至第二波疫情,即三、四月欧美输入个案为主流时,逾7成患者均有D614G突变。
至于第三波疫情,港大团队分析当中50个患者病毒基因序列,涵盖6月22至7月14日确诊的18宗输入个案,以及7月7至14日确诊的32宗本地感染个案,发现患者基因全属GR病毒株,本地个案可分为两大群组。
“HK1”群组与菲国个案相似 “HK2”家庭群组与哈萨克有关连
其中“HK1”群组共29人,患者基因与4宗来自菲律宾的输入个案最有关连,但此群组有五种基因突变,在GISAID难以找到,当中两种突变即使在菲律宾的个案亦未找到。另一群组“HK2”是同一家庭的三名确诊者,他们的序列与哈萨克输入个案最有关连,但亦发现一种独有的突变,未在哈萨克个案中找出。
研究团队指出,第三波疫情的本地个案基因序列与输入个案更相似,料不会是6月之前的个案的隐形传播链所引发,不过由于港患者有独有的突变,反映本地个案与输入个案之间仍有重要的差异,有待找出当中未被发现的连系,以查出今次爆发的源头。
▼第三波爆发 政府延长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
本地个案与政府放宽防疫、食肆聚会急增有关
团队指,D614G突变的传染力及病毒复制的能力较高,又认为本港现新一波夏天疫情有数项因素,包括港府放宽防疫措施后,与食肆相关的聚会急增,促使病毒人传人;而独特的基因突变亦有可能增加病毒存活力及传播能力。至于夏天的温度与湿度上升是否有影响,则有待研究。
团队认为,透过于边境及机场的源头管制是预防输入个案的重要措施,而市民亦应继续全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特别需注意在食肆内的防疫措施。研究结果已在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