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肺炎|一合口罩厂商指口罩杂质为纸盒屑 负责人:已换供应商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本港曾一度出现口罩短缺,有本地商人设立口罩厂,制造港产口罩。其中“一合口罩”近月被指口罩表面有杂质,负责人何锡汉解释,经调查涉及包装盒供应商生产程序有问题,杂质为纸盒屑,已撤换供应商。他强调口罩厂获检测机构SGS认可为7级卫生安全标准,比一般的口罩厂的8级认证整洁约10倍。
负责人何锡汉:虫尸为纸碎
港大化学系博士邝士山(K Kwong)早前在Facebook发布显微镜检测的相片,惊见有口罩表面有杂质,被指涉事的口罩商“一合口罩”卷入事件,负责人何锡汉首为口罩表面不洁致歉。他解释,由于包装盒供应商生产程序有问题,以致被发现有虫尸,“导致观感唔系咁好。”
何续称,旧包装口罩使用抗菌涂层盒,脱落的纸屑对人体无害,亦不影响口罩的效能。但他承认在事件上有疏忽,指低估市民对纸碎的反应。在包装盒供应商撕下纸碎测试后,发现与K Kwong相片上的虫尸相似,因此在确认问题后已撤换供应商,并更改纸盒包装的设计,在外观、卫生程度、纸屑遗漏等各方面。他并聘用了前惩教署工业组监督、具有研究及参与口罩工业逾30年的陈先生为技术总监。
已找检测机构持续检测
何锡汉表示,没需要与K Kwong联络,已于网民指控的翌日安排检测机构SGS,于办公室及无尘车间随机抽样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问题并将持续检测。他解释,口罩检测并不简单,主要有透气度、防火性等5个范畴,指本港仅得几个实验室,民间无办法准确测试。他赞同继续检验,让市民快速获得初步资讯,但强调检测机构为最准确。
至于被指口罩的铁线及耳线质量差,何锡汉解释由于初期口罩物料不稳定,供应商未能提供与样本相同的物料,但强调会尽力把关筛选。他亦透露,口罩的过滤层为德国制,已签署长期合约以稳定供应。
▼口罩制作流程▼
“口罩冇Logo”因印模被压碎
虽然质量问题已一一解决,但何锡汉坦言,约有数千至1万宗预购仍未处理。他承认初期的产能比想像中慢,指传统工业上需要180日磨合,在机器未运作顺畅前加速生产,以致印模被压碎,唯有重用原厂设定无商标的印模,因此出现“口罩冇Logo”的指控。
何透露,现时已从每日生产口罩10小时,逐渐增至5条生产线24小时运作。他指,口罩生产速度的问题解决后,则发现物流发送缓慢,惟有更换物流供应商,并指邮政局因政府的措施不能办工,将考虑其他方法供客户领取。他亦指,第二批的预购量最多,期望3星期内完成配送,但需视乎防疫措施会否影响物流。
退货比例达0.5%
何亦指,受各事件影响,退货的比例约0.5%,而退款的比例约5%,并指目前仍有客户陆续上门退款,至今仍未完成处理,但强调已增聘客户服务员至15人处理退款。他并认为,疫情爆发后人心惶惶,市民透过抨击现象,表达对生活的不信任。
承认公关的经验不足
何承认公关的经验不足,因此设立新部门重新开始,期望走入轨道后,将增加生产线冲出香港。他表示,最初设立口罩厂目的,为希望港人能容易购买口罩保护自身,从来没有炒卖的打算,“我哋一样可以同好多供应商一样炒物料、炒机器口罩,赚嘅钱会远比而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