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铜锣湾六层高电视墙闪爆 青衣工厦“发光神主牌”轰炸民居
罗素街、崇光一带“巨mon围城”,“光污染2.0”入侵铜锣湾!其中一个高达六层楼的“巨型电视墙”与民居仅一街之隔,播放广告的闪光把唐楼照成红、橙、黄、绿等颜色,大厦虽已签署《户外灯光约章》,承诺每晚11点后熄灯,但据记者日前所见,该荧幕午夜才关掉,完全违反《约章》要求。新界亦存在光污染问题。青衣长辉路惊现“发光工厦”,走廊光管数目达到至少400支,半年前起“晚六朝六”发光发亮,远至两公里外的居民亦感受得到,直斥俨如“发光神主牌”。
波斯富大厦外墙被巨型电视的闪光影照成五颜六色。(蔡正邦摄)
铜锣湾罗素街曾为全球最贵地段,今时今日,昂贵地舖之上挂上了多个影视屏幕,小至52吋LED电视,大至六层楼高“巨型电视墙”,整条街就有最少9个,几乎照亮街上每一个角落。
途人站在罗素街及勿地臣街交界、近时代广场的一边等候过马路时,擡头就会瞥见“英皇钟表珠宝”楼上的六层巨型电视,由“英皇集团”拥有,每日不断播放广告片段,强光影射在一街之隔的波斯富大厦,外墙颜色变成红、橙、黄、绿……突然一下反白,刺眼程度堪比闪电。
六层高电视墙射强光 对面住宅变disco
波斯富大厦D及E室的窗户面向该电视墙,大部分单位以厚窗帘或茶色玻璃窗遮挡强光,甚至空置放盘中。6楼D室住户冼小姐透露,多年前租用单位时,窗户已安装了不透光玻璃,但电视墙的闪光仍会造成滋扰,“平时背对住食饭,向(著)就好刺眼”。她指,屏幕三年前晚上11点就会关掉,现时过了11点都未关,但一直未有投诉,无奈说“可能已经适应”。
“以前11点(关灯),宜家12点,愈嚟愈夜!”2楼D室由小桃咖啡室承租,负责人冯先生大吐苦水,坦言客人见到电视墙的强光,感到太刺眼,均要求拉上露台趟闸阻隔强光。他说:“原本望住时代广场系一大卖点,𠵱家就强化唔到。”水吧位置更是面向电视墙,师傅强哥苦笑谓:“成日都对住,不停转色,好刺眼,尽量唔去望佢。”
本月9日记者到访时,碰上大厦业主立案法团开会,有与会业主表示,不少业主已个别向屋宇署、当区区议员钟嘉敏投诉,包括要求调低电视墙的光度,但一直不被接纳,“无用㗎,呢个(电视墙)咁值钱!”
光度高出一般楼宇五倍
11日晚上,记者邀请了“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以测光仪量度电视墙的光强度,在罗素街及勿地臣街交界过路处录得最高1,286 lux。在小桃咖啡室内,读数减至最高608 lux,但仍高于劳工处制定的职业环境卫生指引中,一般办公室最大500 lux的理想平均照明度,与一般楼宇范围通道的100 lux的理想平均照明度相比,更是高出5倍。刘亦大呼好刺眼,若有精神紧张的人士住在对面民居,相信精神压力更大。
翻查《户外灯光约章》参与名单,有关巨型电视墙有份签署,承诺在晚上11点后关灯,但记者当晚所见,该萤幕到了午夜才关掉,明显违反要求。同样由“英皇集团”拥有、已签署《约章》的罗素街8号外墙影视屏亦然。两个LED萤幕分别于11年及12年安装,沿用至今。
从罗素街走向百德新街,沿途可见的影视萤幕最少有18个,可谓光害重灾区。Forever 21楼上影视萤幕的光强度达到最高559 lux,水平甚高。名店坊地下一间时装店更以数千支LED灯管组成舖面,犹如“灯屋”,光强度达到最高431 lux。记者11日凌晨一时许所见,该“灯屋”仍然灯火通明,照亮整条记利佐治街。
刘祉锋表示,近一、两年多了大厦加装电视萤幕,“第一个出现了,其他广告商就会仿傚”,而且电视萤幕可由电脑改变播放的内容,从商品角度来说,弹性既高,亦多变化,存在一定吸引程度,造成萤幕处处的涟漪效应,认为长远应要立法监管。
湾仔区议员伍婉婷表示,《约章》生效后,当区反而多了8、9个户外灯光装置,估计是行业内竞争激烈。她批评《约章》形同虚设,即使参与的商户违反要求亦无罚则,举例指,百德新街有商户未有遵照关灯要求,被发现就推诿职员忘了关掉。
记者曾致电钟嘉敏及电邮英皇集团,查询居民投诉情况,但截稿前仍未获回复。
青衣工厦全幢发光似巨型神主牌
别以为只有铜锣湾、油尖旺等繁忙地带才有光污染,青衣长辉路一座工业大厦桥汇,半年前起“晚六朝六”灯火通明,令附近居民头痛不已。记者本月初晚上9时前到访翠怡花园5座高层一单位,与桥汇相距仅二百米,甫踏进屋门已感受到强光。远看这幢约廿层楼高的“发光大厦”,每层外围走廊均亮著密密麻麻的光管,目测最少400枝,非常刺眼。
IFC都无咁夸张
林先生已住在该单位十几年,他无奈说:“以往睡觉都会打开窗通风,依家迫著要落窗帘,但又令间房好焗、唔通风,唯有开冷气,但开始秋凉仍开冷气会好嘥电!”他形容,以前关灯后屋内漆黑一片,但近半年桥汇的强光令其家人睡眠质素受影响。同样住在翠怡花园的黄小姐亦批评:“深夜一开眼以为自己无熄灯,长期系咁一定有影响,IFC都无咁夸张。”记者在单位内量度窗外光度达7 lux,略高于国际照明委员会, 建议晚上11时后光强应低于5 lux的都市地区指引。
青衣桥汇发出的光,远至两公里外的居民感受得到。对面海、家住新葵芳花园C座高层单位逾30年的周太抱怨:“成座发光神主牌咁,好夸张,凌晨3、4点都仲开紧,我哋住咁远都觉得唔舒服。”周太曾透过区议员向环保署投诉,但拖延了3个月仍未解决。
居民晚六朝六饱受光污染
这幢“发光神主牌”自今年3月起,部份楼层通宵亮灯,后来情况愈来愈严重,每日下午6时开始全幢亮灯,直至翌日早上6时。葵青区区议员张慧晶指,她接获至少7名街坊投诉受到光滋扰,曾多次向桥汇的物业管理处反映,一直无进展,直到记者到访前一天对方才表示会关闭半数光管,不过居民和区议员都认为刺眼程度无减。
居民和区议员分别向环保署投诉,环保署引述桥汇的管理公司大生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指,《2011年建筑物消防安全守则》规定走火通道楼面水平最少要有30 lux的光强度,所以在大厦外围走火通道安装照明系统,会尽量减少照明装置数量。
张慧晶说:“建筑物条例条变相成为他们的借口,可以开咁光都奈佢唔何!”她表示两个屋苑法团正计划约见桥汇的管理人员表达不满及商讨解决方案,亦计划收集区内居民签名要求管理公司改善。
环保署回复指,10月初接获一宗有关罗素街54至56号影视幕墙的投诉,正在跟进。至于桥汇的光污染问题,署方称已去信物业管理公司反映居民关注,获回复指会在符合建筑物消防安全要求下尽量减少照明装置数量。
拖了八年仍未立法规管
政府早在2008年留意到香港光污染问题,在当年施政报告提到“会评估户外灯光装置引起的能源浪费问题,并研究立法处理有关问题的可行性”,2011年成立户外灯光专责小组,研究立法规管,最终决定推行约章计划,今年4月生效,参加机构累积达到超过4,500间,但截至今年9月,有11个参与机构的灯光装置被投诉,环保署跟进后,并无发现违反《约章》的情况。
曾任户外灯光专责小组成员、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称,《约章》生效后,就其过去数月的观察,维港两岸有多于一半的大厦招牌于午夜后关掉,可见业界有所收歛,但就认为计划应在实施一年后,立即检讨成效和考虑立法。
油尖旺湾仔重灾区
其实早在《约章》出台前,政府2012年已发出《户外灯光装置业界良好作业指引》,建议包括“避免过度照亮”、“避免光线溢出需要照射的范围之外”、“把灯光装置调暗”……刘批评指引模棱两可,有欠科学化准则,建议屋宇署与环保署联手制定审批安装户外灯光装置的机制,设立呎吋、光度及闪烁频率等标准,但就估计政府碍于未有相关法例,会认为难以执行。
环保署不时都收到光滋扰投诉,2015共有256宗,油尖旺、湾仔及九龙城依次为三大重灾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