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三个法定古迹 包括薄扶林水塘石桥、东华义庄、油麻地天后古庙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22日)宣布,位于薄扶林水塘内的石桥、大口环道的东华义庄,以和油麻地的天后古庙及其邻接建筑物列为法定古迹。

图示石桥上方的路面,连接薄扶林水塘其他水务设施。

石桥是薄扶林水塘​最古老构筑物之一

政府表示,薄扶林水塘是香港首个公共水塘,于1860年建造,至1863年年底开始供水。水塘于1866至1877年间进行多次扩建。在1880年代兴建大潭水塘前,薄扶林水塘是唯一供应食水给中西区的水塘。

现列为法定古迹的石桥,是薄扶林水塘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构筑物之一。石桥横跨邻近山坡其中一条支流的入口。石桥由花岗石筑砌而成,并筑有典雅的半圆形拱道,以及带网状纹饰和整齐斜削围边的花岗石盖顶石。

图示东华义庄高空照。

东华义庄屹立超过一世纪

至于东华义庄,则于1899年建立,首批建筑物于1900年落成。政府指,相信东华义庄前身是位于坚尼地城牛房附近的义庄,由上环文武庙于1875年出资建成,义庄后来交由东华医院管理。

在1899年,政府批出大口环一幅土地重建义庄,正式命名为“东华义庄”,它是香港唯一仍然维持原有用途,作为暂存棺柩及骨殖的地方。

政府说,东华义庄在大口环屹立超过一个世纪,现时设有两个大堂、72间庄房、牌坊、凉亭及花园等,分别建于不同时期。此外,由于义庄内的建筑物于不同时期兴建和修复,故反映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包括中国传统民间建筑、现代西式建筑元素,以及糅合两者的混合建筑等。

天后古庙及其邻接建筑物的正面。

油麻地​天后古庙由水陆居民兴建

而油麻地的天后古庙,则由水陆居民兴建,古庙及其邻接建筑物是九龙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天后庙建筑群。

政府说,天后古庙是在该址首座建成的建筑物,取代原先大概于1865年由当地居民兴建的天后古庙,庙宇于1876年迁往现址,并于翌年建成。其他四座毗邻庙宇的建筑物,即公所、福德祠及两所书院,其后于1894年至1920年间分阶段落成。

政府表示,在五座建筑物中,以天后古庙规模最大,装潢最巧究。古庙正面饰有前簷廊,而簷廊两边各有一个鼓台。庙宇属两进三开间清代民间建筑,两进之间设有天井。鼓台的花岗石柱底座雕工精细。前进的正脊饰有造工精巧、历史悠久的石湾陶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