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城大研发新型通风系统 助减低医护感染病毒风险
撰文: 袁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数月,医护人员在前线或有感染可能性。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通风系统专家研发层式通风系统,能使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得到新鲜洁净空气,有助减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新型通风口可使医护人员吸入新鲜空气
现时隔离病房普遍采用的混合通风模式,将出风口及排风口同样置于天花位置,令新鲜空气未吹送到房内的人之前已混合“旧”空气。建筑科技学部主任林章教授自2003年沙士爆发后一直研究通风系统。他研发的层式通风系统,将出风口及排风口置于不同位置,出风口可置于墙的中间位置,而排风口则置于近地面位置,令新鲜空气不会与“旧”空气混合。
新研发的层式通风是将出风口设于墙壁的中部,安装高度视乎房间用途而定,例如病房可设在离地面1.5米之处,即一个人站立时,头部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让医护人员可充分利用其与卧床病人两者呼吸区近一米的高度差距,吸入新鲜空气。
实验及模拟验证新型通风系统的可行性
研究团队早前曾利用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验证层式通风策略应用于隔离病房通风系统的可行性。团队利用不同出风与排风方式,研究病房内病人咳嗽一分钟后室内飞沫的浓度及分布情况,发现采用层式通风系统(图2a),室内飞沫浓度较低,分布相对均匀,无高度集中区域出现,效果理想。然而采用混合通风系统(图2b),飞沫浓度相对较高,病房内的部分行走空间被污染,在此区域停留或通过的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较高。
林指,医护人员是抗疫的最前线人员,除了保护装备,层式通风能输送新鲜空气和有效稀释病原体,得以加强保护医护人员,进一步减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