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避免长期留家“屈出病” 中大医院教9招抗情绪困扰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本港在1月23日出现第一宗确诊个案,至今日(23日)已有三个月。这段时间为了防疫,不少市民都在家工作,放假时也留在家中,保持社交距离。
不过,长期留在家中,部分人开始出现情绪困扰,小朋友容易“呻闷”,甚至有夫妻因相处时间长,矛盾日多,家庭问题渐浮现。
中大医院今天(23日)在网上直播,教授9个在家抗疫、处理情绪的小贴士,下文将逐一说明。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专科医生蔡晓阳医生(中)与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陈雅文(右)分享9式面对疫情、处理情绪的小贴士。 (网上片段截图)

家人接触多频现冲突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专科医生蔡晓阳医生指,在疫情影响下,近期求医人士增多,例如有人因与家人接触多了而出现冲突,亦有子女觉得被家长“𥄫实”,甚至有人非常担心口罩等防疫物资不足,会经常点算家中存量,即使疫情稍缓,情绪仍十分崩紧。她提醒,如果觉得无口罩就无安全感,一回家就需从头到尾消毒一次,可能已是反应过大,若情绪影响到身体状况,包括闷闷不乐、肌肉崩紧、食欲不振、无法入睡等,就属焦虑,或需求医,因有机会演变成抑郁、焦虑。

蔡晓阳与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陈雅文分享9式面对疫情、处理情绪的小贴士:

1. 订定时间表
陈雅文称,疫情带来不确定因素,如需要在家工作者,可以为自己订立时间表,“如果知每日应该做啲咩,有系统,个心会定啲。”

2. 让小朋友发挥创意
陈雅文认为,如果有儿童因不能外出而“扭计”时,除了可以为他们订定时间表外,亦可鼓励小朋友发挥创意,“人系要闷,创意先嚟,可以比啲纸同布佢,同佢讲爸爸妈妈系得呢啲嘢咋,你自己谂办法啦。咁佢就可能有好多创意。”

3. 清晰表达自己需要
陈雅文指,有人或要求家人分担家务,但未有清晰说明希望如何协助,例如只说“你可唔可以做多啲家务?”,她认为应该改为说“你可唔可以隔日煮饭?”,她解释说:“唔使估估吓,相处会好啲。”

4. 预留“私人专属时间”
陈雅文认为,每人每天都应有一段时间是私人专属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例如喜欢喝咖啡的人,可每天有一段时间叹咖啡;亦可用私人专属时间与朋友聊天。

5. 善用电子科技
陈雅文称,有人因不能见朋友而感到孤独,但其实可以善用电子科技,例如打电话或视像对话,亦可以一起在网上看电影,边看边讨论,“都可以网上食饭,例如逢星期三午膳时间,一班在家工作嘅人就可以一齐食饭。”

6. 减少留意疫情相关的新闻
陈雅文解释,如果有人对疫情感到焦虑,就不应时刻留意相关新闻,“例如只睇10分钟;唔睇视像新闻,只睇文字新闻;或者净系睇标题。”

7. 保持良好睡眠以增强抵抗力
陈雅文建议,失眠时应离开床舖,做一些轻松的拉筋,或看漫画,就不会因为担心睡不著而出现更多焦虑感。

8. 找人少的地方做运动
蔡晓阳指,大家除了可以在家做运动外,如果真的希望外出,亦可选择人较少的时间及地点做运动,只要做好个人卫生便可。

9. 做静观练习
蔡晓阳称,静观可以令人减少胡思乱想,处事较为冷静。

▼限聚令升级延长▼(按顺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