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无酒精日】免税后港人饮酒量急增 四成中三生早尝酒精
自2008年酒精含量30%以下饮品豁免税项后,有团体指,港人饮酒量有递增趋势,而青年“暴饮”情况亦有上升趋势,呼吁市民,尤其青少年减少接触酒精,并建议政府多宣传,提高大众对酒精的认识。
今日(2日)是国际无酒精日,“香港护理专科学院”,“香港家庭医学院”及“香港社会医学院”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有近6%死亡个案与酒精有关。卫生署资料显示,自2008年酒精含量30%以下饮品割免税项后,港人饮酒量由2.6%上升至2015年的2.83%。而有暴饮习惯(即一口气饮5罐啤酒)的青少年比例,亦由2008年25.7%,急增至2014年34.2%,情况令人担忧。
百害而无一利 酒精严重伤肝
2014年,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邀请了840名,来自6所学校的中三学生进行一项有关饮酒、吸烟、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本港学生的饮酒情况令人担忧。研究数据指出,有38%的受访学生有饮酒经验,平均最早接触酒精饮品的年岁为10.9岁,当中近6成有饮酒经验的受访学生,而首次接触酒精的地点在家中。另外,研究亦显示身边有饮酒朋友,比没有饮酒朋友,自己饮用酒精饮品的机会高32.8倍。
香港护理专科学院院长黄金月认为,港人摄取酒精上升趋势,情况惊人令人担忧。她指出,年青人容易低估酒精的祸害,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使用及储存酒精时要格外小心。
香港家庭医学院院长陈铭伟则强调,酒精是“毒”,对青年的发育及发展百害而无一利,“饮酒会伤害肝脏,而肝脏是‘解毒器’,太早毒害肝脏,会增加日后患上肝炎及肝硬化机会”。他补充,酒精对怀孕妇女影响更甚,“酒精会经胎盘传给胎儿,影响其脑神经及器官,出生后体型会特别小,亦会影响智力发展。”黄金月期望,科研可提供资料,协助政策制订者、教育工作者等人制订政策及宣传,以提高市民对酒精的认识,例如加入危害标签。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表示,本港持酒牌的酒吧和食肆,不能向18岁以下人士出售酒精饮品,但暂未有相关安排,目前正积极研究立法及其他程序,控制零售地点买卖酒精饮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