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靓婆婆康复后爱上砌高达 医生吁摒弃忌讳 积极治疗
乳癌是港妇女头号杀手,每年有16至17%乳癌个案是70岁或以上长者,随人口老化,估计罹患乳癌长者人数会逐渐上升。有研究发现,本港年长乳癌患者对乳癌意识较为薄弱,只有少部分从检查中发现乳癌病征,近9成都是无意中发现。发现病征后,平均待6个月才求医,15%确诊时已属晚期癌症。医生指本港有需要加强长者乳健知识,在治疗方案亦不应单独考虑年龄因素,活用整体评估工具,或可考虑较进取的治疗方案,提升长者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素。
“莫说多百分之5存活率,那怕只多百分之0.5,我都要争取!”80岁的崔太分享,自己2004年时无意中发现患上乳癌,当时为68岁。她决定接受乳房切除手术,及较为辛苦的化疗,提升存活率。她的独女Nancy忆述,母亲接受化疗时最为辛苦,经常吃不下咽,又反胃,身体质素差以致未能继续疗程,最终断断续续近10个月才能够完成化疗。虽然崔太在2010年时不幸复发,发现癌细胞有转移至骨骼,但现时以标把药物控制病情,生活质素素理想。她透露近年爱上砌高达模型及书法,家中尽是珍藏,对于当年决定接受治疗感到自豪。她分享做决定的哲学:“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及有信心!”
87%乳癌患者属无意中发现
不过并非人人都有崔太的勇气,香港乳癌基金会发表最新研究,分析13,265名本港乳癌患者数据,并针对其中861名确诊乳癌时年龄为70岁以上患者,探讨长者乳癌患者与其他年龄组别有什么差别。结果发现,87%长者患者是无意中发现病征,比整体患者中有83%无意中发现为高。此外大部份患者延迟就医,平均待6个月才求医,15%确诊时已属晚期癌症。
老人科专科医生李舜华指出,临床上长者有不同借口延医,最常见是家人婚礼或约会,把家庭凌驾于个人健康。部分长者又由于羞于启齿,即使发现病征亦不敢告诉家人或求医,认为乳房问题是年轻人的事,最终至病情非常严重才求医。她又指出,不少有病人家属亦不愿意向长者透露病情,认为长者“一把年纪,最好不要受刺激”,以上种种都令长者延迟就诊,或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
内科及肿瘤科医生曾咏恒指出,在评估长者乳癌患者应接受什么治疗,不应单考虑年龄因素,应以“综合性高龄评估标准CGA”作评估,包括长者认知能力,其他慢性疾病一并考虑,治疗目标是延长存活机会及保持生活质素。她又表示,数据显示年长乳癌患者肿瘤一般较大,但较少属于“恶”的肿瘤,即治疗方法比较多选择的肿瘤类型,例如可以口服贺尔蒙药物治疗,呼吁长者患者及家属提高乳健知识,积极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