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医管局研逐步恢复非紧急服务 病人组织促分配好资源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港爆发为公营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医院管理局2月中起大幅削减非紧急服务,务求集中资源应对疫情,惟疫症蔓延至今未有平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今日(12日)提到,非紧急手术的节数较疫情爆发前减少约一半,但疫情已成持久战,其他服务不能长久暂停,正研究可行方法逐步恢复早前暂停的服务,但仍需视乎整体承载能力,人手及保护装备等。有病人组织称,明白医管局起初暂停服务的缘由,但现时疫症已变成“马拉松”,不应再视作“短途赛跑”般应对,期望医管局可有效分配医疗资源,尽快恢复部份非紧急服务。
非紧急手术节数减少约一半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提到,医管局起初暂停服务是源于疫情渐严竣,部份非紧急服务如内窥镜、非紧急手术等服务节数减少约一半,但现时疫情已成持久战,顾及市民整体健康,这些服务不能长久暂停,当局正研究在可行情况下,逐步恢复早前已暂停的服务,但需视乎医院整体承载能力、人手及保护装备等能否配合。
部份公院内的专科服务亦尝试转变新服务模式,如在精神科的住院病人试行视象诊症,专职医疗有提供视象服务,在将军澳医院耳鼻喉科亦有此服务。
5名公院病人转到私院做放射治疗
何婉霞透露医管局早前扩大公私营协作计划的名额及涵盖对象,包血液透析、放射造影、电脑扫瞄、磁力共振、大肠镜检查等服务,亦正积极开展新服务,望分流部份病人到私院就诊。
她又称截至今年3月31日,已转介53名有黄疸的初生婴儿到私家医院“照灯”,有4名孕妇转介到私院剖腹产子,亦有5名病人转到私家医院接受放射治疗。
病人组织:疫症属“马拉松” 不宜当作“短跑”应对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得悉一名病人接连因医护罢工及新型肺炎疫情,错失接受重置头骨的手术机会,手术虽被归类为非紧急,但一直不接受手术,或未能在“黄金复康期”半年内开始复健。彭鸿昌称,明白医管局在疫情初期需削减服务,但至今爆发两、三个月仍未平息,疫情已变成“马拉松”,当局不应再以短途赛跑的方式应对。
他续指,整间医院除了感染控制外亦有不同类型病人有需要,例如部份长期病患者虽有相应药物,但若未有在家定期检查,又无机会到医院检查,或会影响病情。至于视象诊症的做法,彭认为精神科这类不需“触诊”的病人或较适合,但需试行才可得知诊症成效会否打折扣。彭鸿昌促医管局平均分配医疗资源,尽快恢复部份非紧急服务。
▼疫下复活节 区区人如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