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蔡坚形容私家医生似孤儿 缺保护装备难助政府抗疫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疫情在本港爆发均今逾三个月,疫情之初全城均缺口罩,私家医生亦不例外。医学会前会长蔡坚透露,自己的诊所当时亦缺货,需与护士一同排队两小时买口罩,形容私家医生似“无阿妈理嘅孤儿”,政府未有协助私家医生购得合适保护装备,令医生不愿为发烧病人诊症,反增加公医疗的压力,结果至近日政府欲私家医生协助在社区收集轻症者唾液样本,部份医生亦不愿配合。至于公立医院的装备,医院管理局称N95的供应不明朗,港岛东联网总监陆志聪透露N95细码型号较多同事适用,需尽快找到替代品,部份医院医护亦正在测试同等水平的口罩。

蔡坚曾在社交平台上载一张相片,指他正在新蒲岗排队买口罩。(蔡坚Facebook图片)

率先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由于有部份染病的病人病征轻微,或成社区内的隐形传播链,卫生署扩大化验室监察计划,呼吁私家医生协助收集病人的深喉唾液样本交由政府做化验。

医学会前会长蔡坚今日(12日)在港台节目《城市论坛》上提到,私家医生占全港整体医生数目的一半,理应可助政府在抗疫上做更多事,但自疫情爆发以来,私家医生连口罩等基本防护装备都无法购买到,有年纪大的医生不懂上网购买,自己年届七十亦需与诊所护士一同排队两小时购口罩,他形容私家医生似“无阿妈理嘅孤儿”,医生无装备唯有拒为发烧病人诊症,变相增加公营医疗压力,故“而家连留痰(深喉唾液样本),医生都费时睬佢”。

他认为,政府应提供更多指引予私家医生,至少让医生知道哪些型号口罩较安全可购买,并应协助统一分配口罩。

部份医护只得N95细码合用 需急寻替代品

公立医院目前同样面对保护装备供应问题,医院管理局港岛东联网总监陆志聪称,有部份医护只得N95的细码型号合用,惟供应不明朗,医管局需尽快找到同等水平的替代品,又透露部份医院医护正测试N95以外的型号,但他强调保护装备的安全不能妥协,必须符合标准并通过严谨科学评估才可使用。他又指,在转换型号时有同事曾有不满,未来会再增加与同事间的沟通。

至于二线隔离病房的保护装备问题,陆志聪承认二线房不设隔离室,与一线的隔离病房不同,但有提醒同事在脱保护衣时应慢慢地按指引更换衣物。目前港岛东共10个病人被转往二线房,当中3人已康复出院。

现时暂无公立医院医护在工作期间受感染,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认为在隔离房的医护装备充足,但在普通病房或有隐形病人出现,问题根本在于医院的空间不足,病房有加床,加上发烧病人未必能在社区处理,这些漏洞均须跟进。

▼疫下复活节 区区人如潮涌▼

+31

“10+4”检疫属无办法之中的办法 医生促政府加强监察检疫者

在检疫方面,目前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入住检疫中心隔离14日,惟因检疫设施不足,政府提行“10+4”措施,密切接触者首10日在检疫中心,若情况稳定且检测呈阴性可回家完成余下4日检疫。

蔡坚形容是“无办法中的办法”,除非可开辟新的地方如军营,或迅速增建医院才可解决,他指措施必然有风险,但无空位亦被迫要接受。马仲仪指出有部份病人完成14日检疫后仍呈阳性,政府需加强监察在家居完成检疫的人士,市民返家后亦应守规,“唔好当自己放监”。

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学讲座教授许树昌透露,染病患者潜伏期中位数是4日,有75%人士会在一周内发病,此项措施暂只适用于家中环境适合的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