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确诊警长危殆ICU插喉 医管局改以往做法拒答病情细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本港今天(10日)增加16宗个案,累计确诊数字升至989宗。
661名留院确诊者中有15人危殆,包括46岁男警长,以及一名75岁老妇,该妇人情况危殆,使用呼吸机但情况仍转差,今天开始需用人工肺,是本港首名使用人工肺的病人。
而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医生被追问男警长病况为什么急转直下,有什么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时,一改以往详细解答的做法,多次没有正面回应,并以病人私隐理由拒答。
▼确诊警长参与3月31日太子站行动▼
要插喉用呼吸机
何婉霞称,本港有661名确诊者现时仍然留在14间公立医院,当中有15人危殆,新增转为危殆的个案是第854宗及第956宗个案。
第854宗个案是46岁西九龙总区机动部队男警长,何婉霞指,该病人昨天情况本为稳定,但其后气促多了,含氧量转差,即使使用高浓度氧气都未能达标,因此转入深治治疗部,需要插喉,用呼吸机协助呼吸,而他亦有服用抗病毒药物。
▼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 多项措施▼
私隐为由拒病情 与新闻官打眼色
记者追问该警长病况,包括为什么情况突然转差、正服用哪种抗病毒药物、有无使用新药瑞德西韦时,何婉霞都没有正面回应,仅称医管局会留意所有病人的情况,如果情况有变,就会把病人送到深切治疗部,因应其需要去提供治疗。记者再次追问时,何婉霞称,医管局在记者会上公布疫情及数字,“系希望社会知道疫情,有心理准备要戴口罩、做手卫生,因为尊重病人私隐,唔评论个别病人。”
有记者问到作为警员,该46岁男子理应体能较好,现时病况急转直下,是否有甚么高危因素。何婉霞表示,根据一些医学研究,65岁以上人士;肥胖;有肺病、糖尿病、血压高、心脏病等慢性病者,都属高危人士,记者追问该警员是否有慢性病时,何婉霞没有回应,更向负责主持记者会的新闻官“打眼色”,而新闻官著下一位记者发问。何婉霞在是次记者会上,最少两次向新闻官“打眼色”。
以往当局详细解答危殆病人病情及高危因素
另外,有记者问到另一名转为危殆的28岁男子(第956宗个案)是有甚么高危因素时,何婉霞仅称“有我刚才提的风险因素”,记者再次问到是哪项因素时,她只重复一次“有我刚才提的风险因素”。
不过,翻查以往政府新闻处的新闻稿,卫生署及医管局都多次在记者会上提及个别病人的病情及高危因素,例如在3月13日的记者会上,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指,一名16个月大幼儿有轻微发烧、流鼻水,暂时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只需服用必理痛。在3月14日的记者会上,刘家献指出一名在钻石公主号邮轮染病的85岁男患者患有心脏病。在2月17日的记者会上,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指第58宗个案、69岁男子是退休人士,有血压高和糖尿病的长期病患。
至于首位需使用人工肺的病人是一名75岁妇人(第595宗个案),何婉霞指她已入深切治疗部一段时间,情况危殆,使用呼吸机协助呼吸,但情况转差,医生评估后,决定今天开始为病人使用人工肺,是首位需使用人工肺的本港病人。医管局现时有20多部人工肺,何婉霞认为应足以应付需要,她指本港所有确诊者中,有25人需入深切治疗部,即占约2.5%,相对欧美国家,需使用深切治疗服务的人较少。
▼限聚令升级延长▼
本身是医生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认为,患者有甚么高危因素,例如有无长期病患,是关乎公众利益,当局无需避忌。不过他亦指出,部分病人或不希望病情被其他人知晓,包括其家人;而若病人陷入昏迷,或由其家人为病人作主,“可能家人唔同意讲任何嘢”,医管局或需作出平衡。
记者再次以电邮向医管局查询第854及第956宗个案的高危因素及用药情况,医管局发言人回复指,医管局一向尊重病人私隐,不希望具体公开讨论个别病人的情况,这个原则一视同仁。就阁下查询的病人,医管局发言人已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病人正使用呼吸机帮助呼吸,以及处方抗病毒药物,情况危殆。至于其个人是否有高风险因素,及详细用药情况,医疗团队会向病人家属直接详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