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看第一场戏 员工兼街坊叹东涌UA结业:这里充满回忆
东涌唯一的戏院东荟城UA,营业16年后于今日(18日)结业,除了附近的老街坊,依依不舍的还有一众戏院职员。同是东涌居民的兼职员工Edgar在这里看人生第一场戏,亦视这里是儿时玩伴的聚脚点,他感叹:“好唔舍得,充满了很多回忆”;亦有旧员工莫先生忆起当年以菲林放映的情况,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周遭环境转变感到无能为力。
大专生Edgar是这里的兼职员工,怀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戏院。他是东涌居民,忆起小时候,妈妈带他来在这里看第一套电影《狮子王》。后来,这间戏院成为了他与中、小学同学的聚脚点,三五知己在这里看过无数好电影,到现在成为兼职员工,售戏票及出售小食。因是员工身份,他定期享有免费戏票,培养他看电影的兴趣,“好唔舍得,充满了很多回忆”,他感叹以后看电影要花起码一个小时到青衣戏院。
前放映员聚旧话当年 叹时代变迁
莫先生10年前在这戏院做了两年放映员,回忆当时还是用菲林播放电影,由于怕菲林潮湿以致黏贴成一团影响放映的流畅度,所以放映室非常寒冷,而且有别于其他戏院,东涌每个影院都有独立的放映室,所以他最深刻“追场”(四个戏院在相若时间开场)的时候,他要在放映室之间跑来跑去。莫先生今日特意回来聚旧,与同事话当年,由黄昏六时多倾谈到晚上九时多,希望见证最后一夜,他感叹自己作为小市民,对周遭环境转变感无能为力,亦感受到戏院的设施开始残旧,“时代要变就要变,都没有办法”。
UA在东涌经营了16年,院方推出全线18元一出戏来感谢街坊多年支持,今日所有场次均全院满座。有愉景湾居民林氏夫妇到来看尾场,晚上9时45分放映的《BJ单身日记:生得啦baby》。他们形容这间戏院是“生活的一部份”,他们喜欢来这里看电影,笑言:“最last minute都有戏票”,他们认为东涌人口渐多,应该要有一间戏院。
东涌除了居住 失去生活其他部分
好戏量艺术总监杨秉基亦特意与戏院“走最后一场”。他说,因在东涌学校教戏剧,所以经常到这里看电影,他批评东涌只有私楼与公屋,是一个不健全的新市镇,本身该区没有剧场,现在连戏院都没有,“除了居住,失去了生活其他部分”。
全港现时共有50间戏院,当中12间位于港岛、21间于九龙、17间于新界;大部分戏院均集中在市中心,单是油尖旺区已经有13间戏院。目前为止,北区粉岭有一间戏院,大埔区仍未有戏院,而东涌于未来3年亦加入“无戏睇”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