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者与摄影师合作 以对话拼出照片

撰文: 王丹麟
出版:更新:

“呢个唔知系咪个掣”、“呢个就系影到相嘅声音”、“你睇唔到要凭感觉”,这天,5名摄影师各自带着2名视障人士,以口述方式,协助他们拍下心目中的影像。

中度视障的魏琳(Pia)在摄影师的讲述下,尝试拍摄母亲的影像。(王丹麟摄)

“我嘅能力系将你想象到嘅嘢记录低”,任职商业摄影师逾15年的张正冈(Oswald),带着两名分别为中度视障及严重视障的魏琳(Pia)和谭德荣(Wing)拍摄。两人是一众参与者年纪最大和最小的组合,Wing已60岁,Pia只有12岁。Oswald在旁一边细心讲解,两人则在一旁细心聆听,不时发问及用手感觉相机。

拍下熟悉的感觉“我可以凭感觉知道我企中间⋯⋯凭感觉估计高度”,对于Wing来说,他只能“凭感觉”估计眼前的影象。他想拍摄一条狭窄的长巷,两边是砖墙,尽头则有光射入,这一切,都是熟悉的感觉。6年前,Wing因眼部神经坏死,只能见到黑影,5年时间没离开过住所附近范围,“日日系屋企”,因此他最熟悉的环境,便是家中的四面墙。构思的画面中有光,代表了他走出阴霾后的心情,重新拥有盼望,“同其他分享原来盲人都可以影到相”。

Oswald(右)认为,为视障人士口述画面最困难的是要形容得非常仔细。(王丹麟摄)

白内障少女盼认识摄影更多

自少患有白内障的Pia是中度视障人士,平日喜欢用手提电话拍摄下令她开心的画面。Pia没因自己缺陷而感自卑,健谈的她分享自己会拍摄花卉展等。由于未能看清楚细微的部位,Pia拍摄后每每需要放大相片再观看。今天不再用手提电话,而是使用单反相机,Pia说:“对影相更有兴趣。”

摄影师Oswald协助(右)协助严重视障的Wing(左)触摸相机,让他感受不同按制的位置。(王丹麟摄)

摄影师:叙述需更仔细Oswald说,为视障人士口述画面最困难的地方,是要形容得非常仔细,“形容稍为唔够详细⋯⋯佢哋唔知个构图点”。大至视线水平,小至光线方向等,都需要说明清楚。

“唔好因为佢哋(视障人士)残障就限制佢哋”,数月前曾出席外国一个展能活动,看见外国的残疾人士能砌出一个飞机引擎,除感惊叹外,更惋惜本地政府没投放资源,让一众残疾人士发展兴趣。

这项由香港展能艺术会及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合办的“艺术通达计划:黑暗中的影像”,一共邀请了20位视障人士和10名摄影师参与,拍摄以中心为背景的照片,作品将于下月28日至11月16日在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5楼展出。展能艺术会艺术顾问李莹表示,口述不只限于拍摄,还可应用到其他范围如画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