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道古树患癌播毒 恐扩散附近树木 专家批政府缺防控措施
政府最新确认多一棵位于坚道的古树患褐根病,记者与两名专家到现场视察,估计它属中期感染,虽未有倒塌风险,但其生长环境差,有不少朽木和霉菌滋生,现场亦未见有任何防控措施。专家凭肉眼观测,附近其他树木健康状况均不理想,或可能全中招,批评政府未有妥善管理病树,导致“癌症”扩散。负责管理该树的路政署回复称,有定期巡查及作适当护理古树,但未有正面回应具体有何防控措施。
发展局树木管理专家小组上月尾(8月30日)开会,公布多一棵古树感染俗称“树癌”的褐根病,令患树癌的古树增至19棵。该树是位于西半山坚道的细叶榕(HYD CW/5),树高18米,树冠宽22米。记者先后与中大生命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赵绍惠,及浸大国际学院(树木管理)专修学科统筹邓铭泽,到现场视察患病古树,发现该树叶面细小,少量枝端枯死,主干根部有小面积出现白色的真菌菌丝面,但未见明显腐烂,专家评估该细叶榕属褐根病中期感染,未有倒塌风险。而古树生长的草丛中,有不少腐烂树枝、树椿,布满霉菌,环境恶劣。
患癌古树传染另一棵古树
到底古树何以患癌?翻查资料显示,刚确诊染病的古树两米外,原本种有另一棵古树(HYD CW/4)。它于2014年底已确认感染褐根病,并在2015年中被移除。负责管理附近一带树木的路政署指出,新确认染病的细叶榕,位于已移除病树的根系范围内,专家指该两棵树有可能是互相感染,并怀疑HYD CW/4一早已染病。
可是,路政署表示,去年中联同树木办,抽取该树根部样本检验褐根病症,并没有发现感染病症。直至今年6月再次检验时,才确认染病。署方指已派员进行风险评估及微力钻测试,发现树木结构正常,没有出现明显褐根病病征,如真菌子实体,亦没有即时倒塌的危险。
两专家均认为政府应该做好巡查及防控工作,确认整个范围的树有否患褐根病,若病情严重或需移除;如非严重可以使用除害剂或木霉菌等治理;同时整理附近环境,如移除草丛中布满不同霉菌的树椿及树枝。邓铭泽亦建议,若染病古树与附近其他树木泥土内有接触的话,应用方法隔离,如建塑胶膜阻隔。惟记者现场观察,未见有任何阻隔措施,腐烂的树桩、树枝随处可见。
足够防感染措施?路政署未正面回复
至于路政署有否做足防控措施,如施放农药、除害剂或木霉菌等,阻止疫情扩散至附近树木。署方未有正面回复,仅称会定期巡查及作适当护养工作。
邓铭泽又观察到其他生长于同一个草丛的树木,健康状况均不太良好,或一同染病,“未到落叶的季节,旁边的乌桕树枝末端都有明显枯枝,情况不太寻常;其他细叶榕叶面也较细小,有的更长满水横枝,代表生长环境不理想”。
专家:政府部门验树粗疏
赵绍惠批评政府部门验树工作粗疏,“一早已察觉CW/5有褐根病病征,为何政府验树人员到现在先确认到有病?应该一早落除害剂,抑制真菌及子实体生长,令它不可以繁殖!骤眼望落有哪棵树健康?有落药有做好防控,会是这样子?”路政署回复指,检视邻近树木后,没有发现感染褐根病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