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Edison mama香蕉ange长颈鹿婴儿牙胶咬得甩 可致窒息
婴儿从6个月大到2岁会长出乳齿,期间容易牙肉痕痒及口水增多,不少家长会让孩子咬嚼牙胶舒缓不适。不过市面上牙胶种类繁多,质量不一。消委会今日出版的新一期《选择》月刊,公布市面上20款牙胶测试报告,评估其结构、化学及卫生安全程度,发现有2款牙胶包括“Edison mama”香蕉牙胶Kamikami Baby Banana以及“ange”长颈鹿牙胶Giraffe Teether,在结构及耐咬程度上存在不足,或有窒息危险。
另外,售价最贵的nuvita Romeo Natural Massaging Teether的可亚硝化物质迁移量,超出欧洲标准上限8倍,进入婴儿胃部后,有可能转化成致癌物质。
↓↓两款咬得甩的婴儿牙胶↓↓
20款测验样本,包括13款非液体牙胶及7款含液体牙胶,价格由18元至139元不等。消委会按照欧洲玩具标准EN71-1评估,发现有一款结构安全程度不符合标准,末端部分太过于细小;该款及另外一款在咬力测试后出现破裂和断裂情况,破碎部件若被婴儿吞下,可能导致婴儿窒息。
耐咬测验揭“蕉皮”“鹿耳”“煲呔”破裂甩下
在结构安全测试中,检测员会将样本放在一个模拟幼儿口腔的测试模板中,若能通过则代表样本部分体积太小,代表有可能深入幼儿喉部,阻塞咽喉。测试发现,Edison mama香蕉牙胶Kamikami Baby Banana牙胶末端部分,能穿过模拟幼儿口腔的测模格,有可能会滑入口中,阻塞咽喉而构成哽塞或窒息风险。消委会已经将资料交予海关跟进。
Edison mama香蕉牙胶在耐咬测验中一出现破裂状况,从相片可见,“蕉皮”末端破裂掉下;另外ange长颈鹿牙胶Giraffe Teether部分位置也在耐咬测验中出现破裂,“鹿耳”及“煲呔”甩下,同样可能令婴儿造成哽塞及窒息。
nuvita牙胶部件验出亚硝胺化合物 超标逾8倍
另外,不少国际组织研究,均现橡胶制品会释出致癌性的牙硝胺化合物或可亚硝化合物。消委会参考欧洲玩具标准EN71-12:2016的方法和规定,以人工唾液检测所有牙胶样本。当中价钱最贵的“nuvita”牙胶,检验的可亚硝化合物迁移量为0.094mg/kg,超出标准所建议的最高限制(0.01mg/kg)逾8倍。可亚硝化合物摄入人体后,可能被转化为具致癌性的亚硝胺化合物,长期摄入有健康风险。
Clippasafe含液体牙胶微生物总量超标339倍
是次测验样本中,有7款为含液体牙胶,消委会对微生物安全程度进行测验,发现“Clippasafe”样本检验出好氧性微生物总量为每毫升340,000CFU,超出欧盟玩具安全指令下NB-Toys建议的限制339倍,消委会指卫生情况令人关注。
消委会指,因为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吞下或接触到会有较大的健康风险。“nuvita”厂商则表示2019年底的产品已经跟从EN-71-12标准,代理商则表示暂时已经将产品下架,替换新批次的商品。“Clippasafe”代理商以表示已将有关产品下架。
若液体无流出 料影响不大
被问及是否有需要停用部份牙胶,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谭凤仪说,在液体牙胶而言,部份样本液体的细菌含量超标,包括肠道菌等,或对婴儿构成伤害,但若牙胶完整无缺、内面的液体没有流出,婴儿不会受细菌感染,建议父母细心观察牙胶是否有破损。
她又指,有牙胶不能在高温、以蒸气等清洁,若放在雪柜更可能破坏外层物料,建议父母要按厂商建议作保养及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