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区月内3宗登革热 专家料陆续有来 市民无惧受感染
本港昨日(6日)确认月内第3宗登革热个案,3名患者皆在中西区居住。食环署今日(7日)派员到最新一宗确诊患者居住的半山干德道附近灭蚊。《香港01》记者访问多名中西区居民和附近工作的市民,有人不清楚附近有登革热个案,但就不担心受感染,亦未有增设防蚊措施。3宗确诊病人样本中的登革热病毒同属血清型3型,有专家认为,第3宗个案有极高机会与前两宗个案有关联,料本地感染个案陆续有来,建议当局扩大灭蚊范围。
食环署职员穿上全套保护衣物,到昨日确诊登革热的女病人的半山干德道住所灭蚊,并于邻近的香雪道一带路边、草丛、渠边喷洒灭蚊剂。
记者现场所见,干德道一带满布木林,易生蚊虫。但住在附近的林太表示,不担心会染上登革热,认为近日发生的只是个别个案,她不察觉住处附近蚊虫有增多的迹象,近日也没有被蚊咬。林太指,会留意登革热的最新情况,会考虑外出时喷上蚊怕水。
昨日确诊登革热的女患者在潜伏期间,几乎每日循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到嘉咸街街市。在中环从事金融行业的梁小姐表示,不清楚附近出现登革热个案,虽然自己会经常出入中环半山扶手梯,惟平日常穿长袖衣物外出,鲜有被蚊咬,不担心会受感染。
从事文职、在中环上班的王小姐则认为,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地区发生,在香港并不普遍,加上中环附近蚊虫不多,不担心染上登革热,在户外活动会考虑喷上驱蚊剂。
本地感染个案或陆续有来
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陈福和表示,登革热在部分邻近本港的地区已成为风土病,包括星加玻及广州。他指,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寨卞病毒,登革热主要透过蚊媒传播,“带有登革热病毒本地蚊,可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因此要同时间剿灭成年蚊、幼虫、卵。”他表示,日后有机会出现更多登革热感染个案,有关当局会密切留意。
严重个案可致内脏出血
陈福和续指,部分被咬人士不会出现征状,“首次被咬的人有机会出现发烧、肌肉痛、关节痛等征状,但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一星期左右会自动痊愈。”不过,若重复被带有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蚊媒叮到、则有机会出现流血并发症,“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或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刺激,引致严重个案,血小板可降至很低的水平、可出现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等情况。”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回复传媒查询指,第一个和第三个患者病发时间相隔一个月,加上住处相距1公里,相信当中涉及“二度感染”,即由患者感染蚊媒,再由蚊媒将登革热传播给第三者。食环署现已收集伊蚊样本化验,目前并未发现病毒,然而何栢良建议食环署在半山一带扩大灭蚊范围,并促市民采取防蚊措施。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于确诊患者的住所及她不时前往的地方一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4份问卷,涉及16人,没有人报称出现登革热病征或需接受血液化验。卫生防护中心与食环署将于明晚(8日)7时于半山坚道50号香港浸信教会9楼礼堂举行健康讲座,向居民和市民提供健康建议。
本港今年至今确诊3宗本地登革热个案,3名确诊病人样本中的登革热病毒同属血清型3型。上月6日及31日确诊的两名病人的基因排序结果亦一致,二人分别居于中环些利街及坚道,同样有经常前往动植物公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