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0年,两电已宣布会加电费;港府亦因应本港经济,推出多项纾困措施,包括交通费补贴“加码”、在内地就业、居住的港澳台居民,能享内地社保等。而立法会财委会亦已于2019年12月6日通过涉及约217亿元的纾困措施拨款,包括综援、长生津及高龄津贴等,可享额外一个月津贴。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19年《施政报告》时宣布,简称交通津贴的“公共交通津贴”,补贴比率由现时超出400元的每月公共交通开支的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并将每张八达通的补贴上限由每月300元提高至400元。新措施于1月1日生效,市民可由2月16日起领取按优化计划计算的补贴。 房屋委员会早前公布,政府今年1月,为约75万个缴交一般租金的房委会租户,代缴一个月租金。即居于房委会辖下公共租住单位缴交一般租金的租户,包括暂准租用证持证人,将毋须缴付今年1月份的租金;惟这项措施不适用于须缴交额外租金的租户。 2019年12月初,中央政府公布《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20年1月1日起,在内地就业、居住和就读的港澳台居民,将拥有社保卡,与内地居民一样,可参加社会保险及享有合法权益。其中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台居民,可以按照注册地有关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内地居住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无业港澳台居民,则可以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署在“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推行长者生活津贴,2019年11月起接受申请。在新措施下,已成为香港居民至少7年、65岁或以上选择移居广东或福建,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长者,毋须每年回港,亦可领取现时每月2,675元的普通额,或每月3,585元的高额长者生活津贴。如申请人是香港公屋住户,需在离港前交回所住公屋,或删除租约户籍;没有领取公共福利金计划下的其他津贴或综援;并非受合法羁留或在惩教院所服刑;则需符合入息及资产审查。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年 8 月公布的纾困措施中,建议为中学日校、小学和幼稚园学生提供一次性2,500元的学生学习津贴,预计全港约有90万名学生受惠。特首林郑月娥在10月16日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由2020/21学年起,将这项学生津贴恒常化,每年款项涉约22.5亿元,2019年12月初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所有在申请日在香港就读于提供本地或非本地课程的中学日校、小学和特殊学校皆可获津贴。 关爱基金计划于2020年推出“N无津贴”,提出为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住户,发放一次性现金津贴,并将会“出双粮”,最快2020年7月接受申请。关爱基金专责小组早前开会讨论,预计现金津贴按住户人数划分,金额介乎4,500元至15,500元,倘成功全取两次津贴,N无人士可领取9,000元以上,以纾缓生活压力。 中电和港灯2019年12月初在立法会公布2020年电费检讨,中电净电费率加幅为2.5%,净电费为每度电121.8港仙;而港灯明年加幅度为5.2%,净电费为每度电126.4港仙。以三人家庭一个月用275度电而言,中电客户估计一个月多付近10元,而港灯客户则多缴约17元。 政府由2020年1月开始行新一轮的电费补贴,政府会連续11个月,在每月首日向当天是中电或港灯的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注入160元的电费补贴,并在第12个月注入240元的电费补贴,每户总数共2,000元。这项一次性措施涉及约56亿元的政府开支,惠及超过270万个合资格住宅用户。另外,新电费补贴计划的补贴额可与2008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相关计划下未用的补贴余额,以及电费纾缓计划的纾缓金额,用作支付户口帐单所示的电费。 机电工程署2019年12月初宣布,专用石油气加气站的车用石油气上限价格,2020年1月会因应国际石油气价格部变动调整,各专用气站车用石油气的上限价格为每公升3.03元至3.57元不等,加幅为每公升0.0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