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太子站】传真社访47被捕者 伤者数多次更改 多人未获送院
警方于8月31日在太子站展开拘捕行动,引起极大争议,警务处、消防处以及港铁至今仅多次澄清并无人死亡,惟未有公开详尽的闭路电视片段。
传真社报道,当晚太子站52名被捕人士中,成功采访47人,并综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尝试重组当晚站内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救护员点算伤者数目的过程混乱,站内消防员、救护员及警员报告伤者数目一小时出现4种说法,警方曾一度坚持站内无伤者,以及救护员确认9人受伤及后增至10人,但最后只有7人送院。
而首名入站及上报10名伤者伤势分级的见习救护主任,传真社至今只确认1名被捕人士曾与他接触,有5名送院伤者表示不是由他亲自急救,最少10人曾向不同执勤人员表示不适,但离开太子站后没有即时送院。
延伸阅读《香港01》报道
【831太子站冲突】港铁CCTV片段首曝光 速龙小队挥棍追捕乘客
【831太子站】消防接报多人伤 警称无伤者 在场救护:听到呆咗
【831太子站冲突】重组十伤者去向 消防证另有三人油麻地站送院
传真社报道指,警方于8月31日晚上约10时55分在太子站进行拘捕,速龙及防暴警员冲至L3月台及车厢制服市民,并于11时45分左右驱赶所有记者离开车站。太子站内有10名伤者的消息是来自一名见习救护主任(PAO)。据传媒直播片段,该见习救护主任身穿橙红色萤光外套、手持文件夹板于11时36分进入太子站大堂,直至凌晨12时23分第二批逾10人的救护员增援前,他是唯一获警员放行进入站内的救护员。
传真社翻查消防处个案纪录(incident log),消防员10时57分接报一宗二级火警进入了太子站,消防员于11时18分汇报指“有约20人被捕,向警方确认伤者数目中”。该名见习救护主任于11时42分汇报正在前往现场点算伤者人数,4分钟后再汇报约有10至15名伤者,要求派5队急救队到现场增援。
9月1日午夜12时01分,见习救护主任进一步汇报现场共发现9名伤者,包括有人头部受伤、气促及脚扭伤。14分钟后,见习救护主任汇报站内伤者人数增至10人,并首次就伤势评级,包括:
6名严重伤者(红色)
2名普通伤者(黄色)
2名轻伤伤者(绿色)
而消防处9月19日记者会上,公开该10名伤者情况的纪录:
1名呼吸困难男子(严重)
1名肋骨痛男子(严重)
2名呼吸困难女子(严重)
1名左足踝受伤男子(普通)
1名左脚扭伤男子(普通)
1名左肩受伤男子(轻伤)
1名晕眩男子(轻伤)
虽然消防处早在当晚11时05分启动“涉及大量伤者的事故”机制(Multiple Casualties Incident),大批救伤车及救护员在站外候命,但救护员一直被港铁站口警员以没有伤者为由,阻止进入车站。至12时23分,多队救护员在港铁职员与消防员协助下,成功由E出口进入太子站,但进站后只处理过7名伤者。
根据消防处个案纪录,凌晨1时02分,见习救护主任汇报确定共有7名伤者,包括:
头部受伤男子(严重)
胸口痛男子(严重)
呼吸困难女子(严重)
头部受伤男子(普通)
呼吸困难女子(普通)
左肩受伤男子(轻伤)
晕眩男子(轻伤)
个案纪录又指,一名高级警司于凌晨1时07分表示会以列车将上述的3名严重、2名普通、2名轻伤伤者,运往荔枝角站,并指示救护车到荔枝角站A出口候命。5名受访伤者忆述,他们每人获2至3名救护员照顾。一名伤者表示,上担架床后曾有一名身穿白色制服、未知是警察或救护员的男子大喊“7个,7个伤者”,又问照顾该伤者的救护员“是否总共7个?”救护员私下说“真搞笑,你们负责点算的,是你们告知我们要出多少人和车,竟然倒转问我们。”随后7名伤者先后在救护员陪同下乘电梯往上一层,并与其他被捕人士一同登上特别列车往荔枝角。
除了该救护员点算伤者的数目多次更改,同时在站内执勤的消防员亦计算到不同伤者人数。见习救护主任确认有10名伤者后不久,一名助理消防区长向控制中心汇报月台有9名伤者,其中2人头部受伤及1人气促,其余伤者轻伤。见习救护主任于12时15分汇报有10名伤者,但同一分钟一名救护总队目向中心汇报,太子站E出口一名不知何等职级警员称站内没有伤者,阻止其他救护员进内。
警方当晚在太子站共拘捕52人,传真社接触其中47人了解当时站内情况,包括其中5名送院伤者。综合多人忆述,在警方控制场面后,曾数次移动站内被捕人士,并要求他们面向墙壁。由见习救护主任11时36分进站,至多队增援救护队伍12时23分进站前,只有一人曾直接与见习救护主任接触。
有一名受访者表示,曾有一名身穿橙色萤光衣的救护员查问他有否受伤,并记录其伤势后离开,但往后时段未有再出现,他亦未有接受急救。另外一名被捕人士同样在宣布拘捕前,听到一名救护员经过其身处位置时,低声说“最后机会说身体不适要去医院了”。其余的受访被捕人士均表示,从未见过任何救护员出现在站内。5名受访伤者亦表示,只接受过身穿黄金战衣的消防员急救,并未接触过见习救护主任。
根据消防处的资料,消防员接报二级火警到场后未发现火警,但在月台见到不少伤者,改为协助伤者急救。综合各被捕人士的说法,一名蓝色上衣、身形肥胖男子曾一度晕倒,接受警员心外压急救苏醒后,随即有约4至5名消防员到达。消防员除了协助该肥胖男子检测生命体征外,亦有叫一名恐慌症发作男子慢慢呼吸、为一名绿色上衣男子包紥头部、查问被捕人士有否不适、照顾两名哮喘病发女子等。
调查亦显示,曾经表示身体受伤或身体不适的人数,远超过离开荔枝角站即时送院的7人。 连同上述曾遇见橙色萤光衣救护员的被捕人士,至少10人表示曾在站内向警员、消防员或救护员表示受伤或不适,包括一名同时头晕作呕及扭伤脚的女子3次表示要见医生、一名男子脚部扭伤先后向消防员及警员求助等(详见下表),惟全部未获检查或急救。
伤势评级前后不一
传真社记者进一步以“10人变7人”两个时段的伤者伤势作比较,7名伤者送院时的伤势纪录,与初时见习救护主任汇报10名伤者时有别。初时6名严重伤者中有两人头部受伤,但送院时两名头部受伤人士一名属严重,一名属普通。“10名伤者”时有3名严重伤者报称呼吸困难,但送院时“呼吸困难”只有两人,一人属严重,一人属普通,另有一名严重伤者为“胸痛”,调查后相信是一名之前被评为呼吸困难的伤者。
比对伤势纪录,3名“消失的伤者”为1名肋骨痛男子、1名左足踝受伤男子及1名左脚扭伤男子。传真社访问的被捕人士中,至少5人曾表示脚部受伤,未知会否为初时被计算在内的“消失的伤者”,而成功接触及访问的47名人士中,没有人曾表示肋骨痛。消防处回复查询时表示,8月31日晚上11时30分至9月2日,消防处救护车共将26名伤病者从葵涌警署送往各间医院,其中有1人报称肋骨痛,但未有确认是否太子站被捕人士。
事后消防处在9月12日记者会解释,831当晚只有 见习救护主任 在站内,而他没有带备检伤分类卡在身,以挂在伤者身上作识别,令点算伤者数目出现困难。传真社向消防处查询见习救护主任进站后是否亲自点算伤者数目、为伤者评级、治理伤者等,消防处回复指,当晚见习救护主任进入太子站后,沿扶手电梯直达L3层,途中并无停留在L2层,抵达L3层后亲自向月台的被捕人士进行询问并作快速初步检查,再以纸笔作记录。回复又指,由于月台上已有消防员替部份伤者进行治理,见习救护主任当时只集中点算伤者数目,并进行分流评级,消防处未有提及见习救护主任有否亲自治理伤者。
至于圣约翰救伤队回复传真社指,截至当晚12时26分,共有4辆圣约翰救护车在太子站候命,至1时03分接获市民求助后,调派了其中一辆救护车前往茘枝角站,圣约翰人员曾接触6名报称受惊患者,均无需送院。圣约翰救伤队未有接触过任何太子站的伤者。
目击者经历互相比较核证
传真社报道指,为重组“831太子站”事件,传真社收集各界当晚17段、合共约17小时的片段,以及记者拍摄的相片,逐一查看,按被捕人士的外貌及衣著,点算出站内不同位置的被捕人数。
同时从多个渠道尝试接触52名被捕人士,包括于社交平台联络曾公开报平安的被捕人士、被捕人士或律师转介、报到日在警署外等候被捕人士等,结果成功找到其中47人做访问。
访问先按被访者讲述的时间、位置、打扮和动作等客观事实,比对片段及相片确认他们的身份,再了详细了解各人被捕后在太子站内身处的位置、移动路线,及目击各样事情发生的时序作记录,之后再将不同人士的说法与其他受访者作比较。最终采纳作为报道的内容,全部是当时现场逾半被捕人士目击或亲身经历。另外,根据法律意见及保护受访人士的原则,部分资料及对被捕人士的描述未能完全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