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警员社交被孤立不敢返教会 警署附近居民受声浪困扰

撰文: 陈倩婷 曾凯欣
出版:更新:

由逃犯条例修订引发的示威冲突不绝,除参与抗争运动的示威者受情绪困扰外,有精神科专科医生透露,接获一些警员求助个案,有警员深信自己正抵受压力及外界误解,仍尽忠职守工作,最大压力来源自遭他人孤立;亦有本身为虔诚教徒的警员被教友排斥及恶言相向,需暂时避返教会。另一边厢,无直接参与示威的市民情绪亦受负面影响,有住在旺角警署附近的居民因该处不时有示威声浪、巨响及强光致失眠,即使不在家亦对声音非常敏感。

警员近日因示威活动不时需加班工作。(资料图片/余睿菁摄)

本港的示威冲突令市民情绪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精神科专科医生欧阳国梁受访时称,求助个案中有些人的身份或职责上必须参与示威事件,包括警员及传媒工作者。

欧阳国梁指出,接获求助的警员个案最大压力来自被他人排斥。(资料图片/张美兰摄)

求助警员最大压力来自被人排斥

需求助的警员包括前线及后勤人员,全部人均同一口径认为,虽然遭受外界庞大压力及对警队不合理的误解,但他们深信自己尽忠职守工作,警员最大的压力来源则来自遭很多人排斥,致他们社交上完全被孤立,亦有人会在未有任何举动之前已被其他人或同学辱骂。

有求助警员本身是虔诚教徒,所属的教会职员及其他教友均倾向反建制派,有人得知其警员身份时以恶意言语对待,该病人亦只能暂时停止参与教会活动减少磨擦。欧阳国梁指,该名病人的工时已较平日长,更丧失宗教信仰带来的支持,无疑会令其压力更大。

欧阳国梁又称,另有部分新求助个案是传媒工作者,他引述病人说法指,近月工时长达16小时,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即使示威画面再血腥亦要被迫观看,衍生惊恐的情绪。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蓝黄师生同煎熬看精神科  一成新求医个案涉示威争端

【逃犯条例】公院精神科新症平均排7个月 新界东医院最长等逾2年

警署、学校附近多歌声及示威声浪 居民避无可避

近期的示威活动亦不止于某几个地区,而是遍布全港。在太子区旺角警署外不时有示威者聚集,在9月初、“831太子站事件”过后,更试过连续一周包围警署;欧阳国梁表示,部分求助者是该处附近居民,不时听到歌声,深夜时仍会听到“砰砰嘭嘭”巨响,亦会有强光照射,根本无法入眠,有居民坦言“再系咁落去就嚟癫”,亦有人即使在其他地方听到巨响亦会受惊。

此外,亦有住在学校附近的居民透露,校内不时传出歌声令他们感到困扰。 欧阳国梁形容这些在住宅内听到的声音是避无可避,即使并非直接参与亦会令情绪受影响,他又指本港现时的混乱非三言两语可以形容,坦言无太多港人可以不受困扰。

+7

旺角居民:警方麦克风声浪相对更大 较扰民 且催泪烟攻入单位

记者曾访问家住旺角警署附近居民的意见。邓小姐居住于旺角警署对面的别树一居。她表示,单位窗口面向警署,除了担心催泪弹会攻入单位外,睡眠质素亦有影响。她指,平时自己一般会在晚上11时左右睡觉,惟住所对开经常发生警民冲突,基本上要到凌晨才能入睡,隔天又要早起上班,令精神状况不佳,影响工作表现。她认为噪音问题最为滋扰,虽然示威者亦有叫嚣,但警方以麦克风对示威者劝喻的声浪相对更大,较为扰民,加上警方经常连续施放多枚催泪弹,多次枪声亦为她带来心理压力。她续指,试过有催泪烟攻入单位,被逼“焗住”留在单位内,关窗和关冷气。

住旺角警署对面唐楼的陈先生认为,以往的示威冲突很多时几乎要到凌晨2至3时才完结,因此影响其睡眠质素和耽误日常作息。他表示,警方使用麦克风的声浪及示威者和警方“走来走去”的脚步声最为困扰。又指试过有催泪烟入屋,但感到无奈,认为“无计”唯有关好门窗减少催泪烟攻入单位的机会,以及尽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