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局长的二三四人选
行政会议成员、科技园董事局主席罗范椒芬认为,“见过Steve Jobs”的杨伟雄,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的不二人选。究竟是香港没有人才,还是特区政府找不到人才呢?《香港01》综合创科业界的意见,并按照罗太提出的科研、工业、投资及大学经验,为大家寻找创科局局长的合资格人选。
罗范椒芬接受《有线电视》专访,称杨伟雄的科研基础很强,做过工业,又做过投资者,还有大学工作经验,国内外网络非常强。《香港01》翻查杨局长的履历,发现他硕士毕业后,曾经在Intel公司担任3年高级工程师,的确具备科研基础;其后他又在岳父旗下的蚬壳电器工作了17年,确实是有工业经验,在现届班子中可谓绝无仅有。另外,杨局长在科网爆破的年代,从事创投基金顾问及董事4年,及后又出任香港数码港管理公司行政总裁,用7年时间令数码港辖下酒店“转亏为盈”;虽然他没有博士学位,但仍然在香港理工大学做了5年行政副校长,再加上他曾经见过“Steve Jobs”,非同小可。
就此而言,罗太所说,的确无误,但若单凭上述4项而论,香港却绝非只有杨伟雄一个创科局长的人选。“前线科技人员”成员贺颖杰认为,香港电视网络董事会主席王维基,亦可胜任创科局局长一职。贺颖杰指出,曾担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董的王维基,过去开创了香港长途电讯服务市场,又首当其冲地利用光纤FTTH技术兴建新网络,其工业、创科及投资的经验,绝对不输杨伟雄,其资历甚至更令市民信服。
杨局长工业经验丰富,可能政府觉得他有助传统工业的发展,但不知可以怎样解决科技业界现正面临的问题。
另外,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及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朱经武,亦是创科局长的合资格人选。两者的大学经验相当丰富,徐立之本身是基因生物工程专家,屡获国际奖项,其网络不比杨局长差,而他现任港科院院长及科技园董事,一直有涉猎创科事宜,绝非外行;而朱经武是世界闻名的超导体专家及物理学家,更曾获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
由此可见,其实本港不乏可以胜任创科局局长的人才。香港互动市务商会创会会长方保侨认为,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没有人肯入热厨房”,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亦指,“香港绝对唔系得杨伟雄一个”。莫乃光表示,杨局长能否胜任,不应只取决于罗太提出的4点,但政府物色局长的思维,似乎只是考虑对方“听不听话”而已,工作能力反倒是其次;莫又提及,新加坡政府通常会聘请大型IT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担任相关要职,因为他们具备国际管理视野和行政经验,而杨局长的工业经验丰富,港府可能看重他有助促进传统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