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过度依赖购物式旅游 业界:旅业跌到咁差系自食其果
反修例风波冲击下,刚结束的内地“十一黄金周”假期,整体访港旅客锐减逾三成,平均每日仅16个内地访港团。尽管政府上月底宣布多项支援业界措施,包括免旅行社牌照费、退还会费及培训津贴等,但主打传统景点观光、购物游的旅行社受重创进入“寒冬期”,而主攻本地深度游的导赏团,所受影响则未至于太严峻。
有经营深度游的业界人士认为,过往本港旅游业严重倾斜内地市场,只注重购物、美食,未有致力推广本土文化、社区古迹等深度游,认为现时正好有时机让业界转型,开拓多元化市场,重塑香港旅游业形象。
业界:示威者毫无保留表达对旅业发展不满
近年本港旅游业发展兴旺,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任谁都知业界发展过於单一,高度依赖购物旅游,即使政府偶有推广主打本地文化特色的“深度游”,例如去年的施政报告亦强调会推广地区深度游,但一直成效不显著。持续逾4个月的反修例示威浪潮,进一步曝露旅游业转型缓慢的问题。
本地深度游旅行社“活现香港”创办人之一陈智远直言,目前政府对旅业的纾困支援措施属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政府应该反思,今次(示威浪潮)除了反对《逃犯条例》,亦有针对旅游业,如红磡、土瓜湾等。正是以前未有理会这种旅游模式对社区的不良影响,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现在大家将不满毫无保留地表达,直接针对主流旅行团,没有办法再避、不去改变现况。”
他认为,业界要思考以往吸引游客的事物,是否仍有效,如不断推介购物、热门景点等:“其他国家城市经历社会动乱、恐袭,但恢复很快,原因是他们有真的文化吸引力,令旅客不能不去。如伦敦恐袭后,想看大笨钟的还是要去伦敦;法国近期的黄背心运动,但要了解中世纪历史、喜欢法国文化,就不能不去巴黎。”
我们正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包括推广地区深度游,让旅客体验香港的地道生活文化和地区特色。
购物团可抽佣 深度游赚“辛苦钱”
反观香港却没有积极地把独特的社区文化、古迹视为旅游业的主要卖点,并加以保护和传承,他概叹:“旅游业跌到这么差,是自食其果。”即使政府多次宣传深度游,惟缺乏业界配合:“比起传统旅行团,导游可在购物中抽佣,我们(深度游)是没有的,赚钱辛苦很多,需要的人手是要具备相当多的知识去介绍。”
另一本地深度游旅行社“好好过生活导赏”创办人及顾问何佩柃(Ling)则坦言,受社会环境影响,深度游市场亦“静咗”:“本身内地客不太喜欢深度游。不过,我们的市场是面向全世界,只要海外旅客敢来港,我们都会安排行程;亦有一半旅客担心安全问题,而取消旅行。”
在连串警民冲突期间,警方于多区发射多枚催泪弹,有化学工程师团队采集样本分析后,指出催泪烟内和化学物质可残留长达三星期。何佩柃批评警方在多个社区内发射催泪弹,其残留物影响当区居民健康之余,亦破坏旅客观感:“我们制定行程前会事前到现场‘踩线’,好似深水埗前一晚冲突完,翌日我们再去仍会闻到残留的催泪烟味,其实旅客也会闻到。”她透露,现时已避免上环、深水埗等的导赏团路线。
深度游发展欠规范 待政府正视
至于本地市民或学生的导赏团,则多数改为郊区进行。对于港府向业界推出一系列支援措施,她认为可酌情增加培训津贴,让导游趁此机会自我增值。
除了受示威浪潮影响之外,从事深度游的业界,亦长期面对行业监管不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何佩柃称,由于行业出现无牌经营的生态导赏团,情况愈趋增多且以“平价抢客”,不利业界健康发展:“如果是带外地旅客就需要跟从条例,申请导游牌照等。政府要正视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或者放宽要求。”
▼2018施政报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