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护打错吗啡剂量病人亡 调查报告无交代责任谁属
北区医院有学护错误为末期癌症女病人输入28倍吗啡的严重医疗事故,院方今日发表调查委员会报告。报告建议医院重新检视安装静脉输注系统的程序以促进安全,加强对学护的能力评估及透过不同平台加强护士及学护沟通。不过调查报告并没有交代事件责任谁属,只强调个案已转交死因裁判官跟进,院方会循人事程序跟进个案,护士学校亦会继续跟进。
背景:错误调较注射仪器
事件发生在去年11月18日,84岁患有末期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的女病人,因腹痛于北区医院外科病房留医。病人入院时病情危殆,肠脏亦出现穿破及渗漏,家人及病人同意纾缓治疗。病人入住外科病房后,医生安排病人于左手手臂,输注每小时62.5毫升的营养液,为她提供水份及基本营养。由于病人出现剧痛,医生于同日上午11时45分开始,安排在病人右手手臂输注每小时3.3毫升,相等于1毫克吗啡含量的输注液;而营养液则增至每小时83.3毫升。
同日下午2时,护士发现营养液输注完毕,遂安排1名护士学生协助更换,并指示她维持营养液的输注量于每小时83.3毫升。惟该名护士学生将新的营养液挂上输液架后,误以为吗啡输注液剂量调校仪,为调校营养液所用,并将之调校至每小时83.3毫升,而负责督导的护士亦未有即时发现错误。约1小时后,整包吗啡用完,仪器发出提示声,病房护士才发现病人1小时内输注了约83毫升,相等于28毫克吗啡含量输注液,是原来所需的28倍。病人最终在5小时后死亡。
调查结果:学护确认程序出错
北区医院于11月20日公布事件,并成立调查委员会,由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麻醉科顾问医生朱秉荣担任主席及4位医护担任委员。委员会见相关职员及审视整个工作流程后,认为有两个因素导致事件发生,包括护士学生在确认输液管用途时出错;及在临床督导上对学生的能力评估出现落差。
建议:检视输注程序
委员会建议医院重新检视安装静脉输注系统的程序;重新检视病房临床督导安排及加强对护士学生的能力评估;并透过不同平台,如迎新课程及经验分享会,让护士及护士学生加强沟通。
北区医院表示高度关注事件,已向病人家属解释调查结果,并再次向家属衷心致歉,但没有交代有无人需要为事件负责,只重申个案已转交死因裁判官跟进,院方会循人事程序跟进个案,而有关的护士学校亦会跟进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