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浪潮心声】“激进”儿与“蓝丝”母 越过死劫待修补的亲情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示威持续近三个月,不断升级的冲突撕裂人心,港人是如何经历这个动荡大时代?《香港01》以一连四集人访系列,访问不同光谱的人物:蓝丝、和理非家庭、抗争者家人、勇武派,细听他们心声。
****
“社会产生好多矛盾,原来普通人都避唔到”这是一位“冲冲子”母亲的心声。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以来相依为命,生活不谈政治,只谈生存,一场反修例风波,却令政治走入这个草根家庭。整个六月,阿泓(化名)孤身投入街头抗争,从不缺席每场示威,却只见政府漠视民间诉求。承受著个人与社会问题,他身心逐渐俱疲,上月初曾选择轻生,庆幸最终获救,如今退下前线休息,只求母亲安心。
阿泓的母亲事后不讳言向儿子说:“你唔好傻啦,攞你条命嚟牺牲,林郑月娥连个花牌都唔会俾到你呀。”
(人访系列四之三)

示威浪潮心声系列

一:蓝丝不明青年为何上街:唔准讲打倒共产党会死?
二:和理非家庭患睇live“强迫症”:香港人做错咩?
三:“激进”儿与“蓝丝”母 越过死劫待修补的亲情 
四:昔日“和理非”白领男:无人天生是勇武派

两人政见南辕北辙,一场反修例风波,令二人关系陷入僵局。(郑子峰摄)
我谂唔明点解要改变?无咩必要行出嚟,平稳过渡咪算。如果唔反,可能政府唔会搞咁多嘢。
阿仪

不甘港府出卖港人 首参与百万人游行
 
六月初夏之际,政府修订《逃犯条例》争议,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抗争运动,不少年轻人走上前线抗争,却可能牵动一整个家庭的命运。

年约40岁的阿仪(化名)是单亲妈妈,过去二十多年与儿子阿泓相依为命,两人过往不谈政事,只问如何生存。她万料不到,儿子主动投入抗争运动。“我谂唔明点解要改变?无咩必要行出嚟,平稳过渡咪算,如果唔反,可能政府唔会搞咁多嘢。”

23岁的阿泓不认同母亲的看法,眼见政府强推修例,认为会损害本港自由与法治,觉得政府在明目张胆出卖港人,决不能袖手旁观,“我就系要做一啲嘢。”

这位愤世嫉俗的年轻人,特首林郑月娥口中的“no stake in society”,其实以往不曾热衷政治。他自言是一名社会浮浮沉沉的“废青”,出生基层,中学未毕业,年少不懂事,留过案底,曾从事蓝领工作。

六月九日,他只身参与人生第一场示威游行。当日过百万港人上街,人海浩瀚,令他深刻记得由出门到走毕全程,需要历时约八小时。他回想当时感受不多,只顾坐言起行,“可能多我一个唔多,少一个唔少,但至少自己负过责任。”

示威初哥的阿泓在运动期间曾陷入情绪低谷,更一度自寻短见。(郑子峰摄)

示威初哥进化为“冲冲子” 

当晚,政府发稿坚持三日后恢复二读,令他走得更前。整个六月,他从无缺席示威现场,他说:“文宣我又做唔起,出钱出力我又做唔到,咁我咪戴个口罩眼罩,行喺前面。”

不过,任凭示威浪潮如何越演越烈,政府对民间五大诉求置若罔闻,单是对于“撤回”修例的字眼,特首至今仍拒绝宣之于口,仅称修例工作:“暂缓”、“已停止”、“将死亡”、“寿终正寝”等。各种政治词语尽出,偏偏不愿意用“撤回”这个严谨的法律用词。

政府对市民的冷漠回应,令这位社运初哥在运动中渐生迷惘与无力感。他不断反问自己:“做咁多嘢有用咩?好多人嘅努力都好似白费,政府无视我哋,唔当我哋系一回事。”

阿泓虽然退下火线,但他依然参与八月十八日民阵和理非集会。(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做咁多嘢有用咩?好多人嘅努力都好似白费,政府无视我哋,唔当我哋系一回事。
阿泓

社会弥漫负面情绪  萌生绝望感欲牺牲  

时代的绝望与晦暗,令社会患上“精神健康疫症”。六月十五日,首个身穿黄雨衣的反修例示威者轻生,随后接二连三有年轻生命消逝,不少人都认为和反修例有关。阿泓的负面情绪开始累积及压抑。

他坦言,不只因为运动的失落感,个人问题如感情挫折、人生的不顺遂等,均令自己逐步陷入强烈的绝望感。“当时慢慢会有一种想牺牲自己嘅感觉,唔好话死能够令更多人醒觉,如果令更多人关注事件又好,令身边人望吓都好。”

七月初的某一天,阿泓情绪爆煲,自寻短见,一度徘徊于死亡边缘,庆幸及时被救回。他淡然忆述,“𠮶晚流过嘅泪水,多过我成世人。”其后他需要留院两、三星期休养,出院后仍需要定期覆诊,检查健康状况。

+64

退下火线休息 “唔值得为政权牺牲”

如今他已退下火线,日常减少看反修例相关的新闻,尝试令自己抽离,然而8月18日民阵大游行,他依然冒雨出席。回望当日轻生决定,他认同是一时冲动,也不愿评论其他轻生者。

眼见前线的“勇武派”面临暴动控罪,可判处最高监禁十年,失去人生青春年华,他有感活著比死更不容易,但活著有更多可能性。九月将会重返校园进修的他说:“即使牺牲可能带到影响,但相信负面影响更多。只要我哋唔去死,始终会见到呢个政权倒下,唔值得为政权牺牲。”

阿泓寄语同路人,“当刻可能会好绝望好无力,但若果自己都唔救自己,无人会救得到你。经历过绝望先有机会见到希望。”(郑子峰摄)

母亲眼中的“激进派”  儿子眼中的“蓝丝”

对于儿子欲曾轻生,阿仪未有直接说出太多看法,事件未有扭转其对反修例运动立场,但为了减少与儿子磨擦,她选择“加班”,减少双方见面机会,以工作麻醉自己。

也许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与价值观,不能够骤然与自身经历完全割离。她过往为了生活,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人生经历令她学会接受,“我读得书少,政治嘅嘢我唔识,我手停口停。”

她视政府与人民关系犹如父母与子女,谈及7.21元朗白衣人无差别袭击事件,她以一贯思路看待,“当初佢哋都系用藤条打人,其实系难去入罪,有边个阿爸阿妈未试过用藤条打仔女 ?”

儿子听毕后深呼吸一口气,期间有时摇头,有时无奈苦笑,望向记者说,“你明啦?真系沟通唔到。”彼此虽然政见南辕北辙,但在6月12日,二人曾在whatsapp互相剖白心情。

我今日出过去,即使将来系点我都无悔……sorry and i love you。
阿泓
你大个仔啦! 你要应承妈妈,要自爱、自律、自重……i love you too。
阿仪
反修例风波下,两人因政见不同陷入僵局,如今阿泓决定在前线退后,令母亲安心,阿仪则选择加班工作,减少见面磨擦。(郑子峰摄)

反修例致母子关系陷入僵局 减少见面免磨擦

两人关系一直疏离而亲近,又爱又恨,阿泓坦言,今次反修例事件,令两人关系陷入僵局。自称政治中立的阿仪形容,“佢系激进派,大家倾唔到,佢就会开门走人。”

“佢讲过好多难听说话,话过示威者系暴徒,但自己系其中一份子,系咪即系闹紧我哋?”阿泓说,当初压抑情绪,原因是难以与身边人倾诉,这段期间与母亲相处不咬弦,更成为压力来源之一。

被问及会否认同林郑逼年轻人上绝路,会否憎恨对方,阿仪未有明言,“任何一个人坐上去,都唔会处理到呢个问题。”不过,她认同,林郑在事件中始终有责任平息风波。特首上周公布构建对话平台,她说:“无啦,我只可以叫佢加油,唔加油点处理问题?”然后咯咯笑说:“系咪阿仔?”

“五大诉求,老实讲,缺一不可。”这是阿泓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