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内地打肉毒连环出事仍有港人中招 谢万里:出奇费解
本年5月至今,短短三个月卫生署就接获10宗本港女子接受肉毒杆菌治疗中毒个案,其中8宗在内地注射。中毒咨询中心顾问医生谢万里今早(6日)在电视台节目,对于在广泛呼吁下仍有港人到内地注射肉毒“有点出奇、费解”,相信主因是价钱平。
谢万里指,相比香港注射肉毒动辄花费逾千元,赴内地注射“数百元有得打”,另外有病人透露大陆社交媒体可买套票,再自找途径打针,廉价肉毒令人质疑不是正货,而病人也不清楚为他注射的为何人。他强调网上流传错误讯息,以为看了附设的说明就以为自己懂得注射“是很愚蠢的行为”,即使注册医生都需要经验方知所需剂量及方法,“我自己也没有注射过,只懂医治所引发的中毒”,指医疗始终有风险,处理不当会带来后果。
注册(美容)医生都可以打,但都要有经验,美容就好似化妆咁,你第一日化都唔会化得好啦
他表示严重中毒个案过往少有,过去10年只得两宗,其中只得一宗涉及美容;惟今年接获的10宗个案,均与注射肉毒杆菌去皱美容有关。他解释肉毒杆菌原为引起食物中毒的菌,拉丁文原意是“香肠”,为人类已知最毒毒素。美容只是肉毒其中一个用法,因为它有切除神经与肌肉连接点的功能,皱纹与肌肉运动有关,故有除皱效果。他指3宗中毒较严重、吞咽液体有困难的个案,不单在面部、手臂或小腿注射,甚至有在大腿,由于面积较大,大量注射令危险性增加。
谢万里解释只要肉毒出自正厂,储存得宜,由有经验的医生注射,由于美容用途的使用量一般不及最高使用量十分之一,风险其实低。他估计,病人注射来历不明肉毒是中毒原因之一,或者注射者缺乏经验,将肉毒注射到不当地方例如脂肪层,再随之流到其他地方,引致吞咽液体困难等中毒征状。
除了新增的46岁女子中毒个案外,其余9名已出院。谢万里指毒性数月可以恢复,中毒后一般三至四日就会出现征状,两星期最差,之后稳定,再两星期后好转。如果影响呼吸及吞咽则考虑注射解毒剂,以鼻胃喉管喂食,或以凝固剂加水提供身体所需,以及作物理治疗,以免六个月后肌肉痿缩更严重。他呼吁市民注射肉毒必须找有经验注册医生,亦可自己查看杆菌品牌,留意温度是否变得温暖非低温储存,有否过期,或已经“好多个针洞”反映已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