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五女生盼为母分担经济压力 凭努力夺奖学金买参考书、补习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出身基层家庭,学习资源及机会难免会比富裕家庭少,但有单亲家庭长大的中五女生,无惧出身,将同学的取笑视为发愤动力,在没有补习下,凭自己努力将数学科的成绩由50几分提升至90几分,总成绩更连续两年晋身全级首两名内。来年将应考DSE的她说,感激“施彭年教联奖学金”颁发的奖项及款项,让她毋须加重母亲负担经济负担下,购买参考书及补习。

基层单亲家庭出身的刘蓓欣考虑将部分奖学金去报英文补习班,务求在明年文凭试中考取佳绩。(邓颖琳摄)

教联会与施彭年纪念信托基金合办的“施彭年教联奖学金”今日举行颁奖礼,向25名品学兼优的基层学生颁发奖状及3,000元奖学金。

在乐善堂顾超文中学就读中五的女生刘蓓欣是得奖者之一。她出生基层单亲家庭,家住公屋,家庭经济主要依赖母亲支撑,“单亲家庭长大,自少洗费已由妈妈独力承担,公公婆婆亦是妈妈照顾为主,有时见到妈妈因为支出而愁眉不展,却仍然尽量满足我的学习需要,令我内心很不好受,想尽力分担,所以想申请奖学金。”

教联会与施彭年纪念信托基金合办的“施彭年教联奖学金”今日举行颁奖礼,向25名品学兼优的基层学生颁发奖状及3,000元奖学金。(邓颖琳摄)

现时品学兼优的蓓欣,原来在初中时曾因为懒散及“不上心”,校内数学测验中只考获51、52分,被同学取笑,自此她发奋向上,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

她直言,自己平凡,亦明白自己在读书方面没有天赋,但感激当日同学的取笑,令她“不甘于做无目标咸鱼”,更一直以“只要有恒心,铁柱磨成针”勉励自己努力,经一年发奋读书后后,她的成绩大为进步,中四开始数学科考获90分以上,总成绩亦长期维持每级第一或第二名。

努力读书证明自己的期间,她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及满足感,考虑到现今香港医疗人手短缺,以及自己及家人患病被医护照顾的经历,对生物科抱浓厚兴趣的她,希望成为护士。

不少中学生均会补习迎战DSE,但身为中五生的她却直言自己从未补过习,她形容奖学金是“雪中送炭”、从未补习的她,计划购买英文练习及生物参考书,并考虑将部分奖学金去报英文补习班,务求在明年文凭试中考取佳绩。

李业勤计划将奖学金用在购买参考书等学习用途上,为将来成为文史科老师作准备。(邓颖琳摄)

中六男生矢志为香港历史教育发展 盼成文史科老师

另一得奖者李业勤,是乐善堂梁植伟纪念中学的学生,亦是今届文凭试考生。他直言自己儿时顽皮,常与老师有激烈冲突,感谢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渐渐在老师的鼓励发奋上进,至中四时患病父亲突然离世,令身为独生子的他决心要完成父亲遗愿考入大学。

本身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他,选修中史、世史,成功在文凭试中考获最佳五科31分的他说,计划将奖学金用在购买参考书等学习用途上,为将来成为文史科老师作准备。展望将来,他说要推动香港历史教育的发展。

香港社会近日就修订《逃犯条例》一事引发争议,游行示威及冲突不断。李业勤直言,近日感受较深,但希望持不同政见者讨论时,可对历史事件持大致客观的正确理解,如关心政治事件者,可多了解辛亥革命、中共成立和中共建政前后的历史,“多些历史背景知识,看事情时可更宏观、看得更多”。

“施彭年教联奖学金”本年度的对象为观塘区、葵青区及北区中学生,经学校推荐的中二至中六生在评审属品学兼优者,每人可获发3,000元奖学金,本年度共25人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