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百科】风眼曝光 天文台测路径胜中美日韩台 全靠飞入核心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热带气旋妮妲(Nida)已经消散,香港天文台一直坚持它在香港东面登陆,成为区内预测移动路径最精准的官方气象机构,连中美日韩台五个气象台最后都跟着看风使舵。天文台这次成功以一敌五,其中一个主因是政府飞行服务队的飞机,在周一(1日)直捣妮妲核心──风眼,取得更多资料,帮助进行预测。《香港01》取得相关图片,可看到妮妲风眼神秘一面。台长岑智明今日(3日)在FB补充,指得到数据是重点,但更重要是预报员作出专业判断。

从飞行服务队飞机观察妮妲的风眼,是蓝天白云。(政府飞行服务队提供图片)
飞行服务队新购置的挑战者605型喷射机,改装后可以从机尾用压力喷射探空仪。(天文台提供)

天文台与政府飞行服务队自2011年起合作追风,由定翼机载着科学主任直闯移到南中国海北部的热带气旋,收集数据分析。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李淑明称,飞行服务队于周一下午4时,飞向当时位处香港东南偏东约330公里的妮妲,量度核心、飓风圈风力及环流数据等,“越多资料对预测帮助越大”,她指这些实时风场附近资料,对预测其移动路径十分重要,“唔可以只靠电脑,仲要睇物理、背景环流。”

台长岑智明展示“下投式探空仪”,红色尾部为降落伞,探空仪从高空降落时会收集天气数据。(资料图片)

台长岑智明今年3月中透露,为了加强对热带气旋的探测,今年开始在政府飞行服务队飞机上使用下投式探空仪,飞进热带气旋收集气象数据。下投式探空仪能够直接量度整个大气层垂直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变化,有助提升预测热带气旋的能力。飞机进入热带气旋后,会投放8至10个探空仪。探空仪由高空堕下海,会收集垂直天气数据。每个探空仪价值数千元,不可以收回重用,加上飞机油费,每次出航支出数万元。

2013年8月13日热带气旋尤特(红色十字为尤特的中心)袭港期间,政府飞行服务队在侦测飞行中取得的风力及风速分布资料。右图为定翼机所拍摄风眼附近的云带照片。(天文台图片)
31/7地下天文台整理天文台(红色)等六个官方气象机构的预测妮妲移动路径,可见只有天文台预测在香港东面登陆。

妮妲在周二(2日)凌晨4时,在香港东面约20公里的深圳大鹏半岛登陆。

在周日下午(7月31日),日本气象厅、台湾中央气象局、中国中央气象台、韩国气象厅和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均预测妮妲会在香港西面珠江口至澳门登陆,只有天文台预测在大鹏半岛附近登陆,出现五对一局面。

至周一(1日)上午,台湾和JTWC已向东修订登陆位置,向天文台靠近;惟中日韩仍维持在香港西面掠过;至晚上一致向天文台靠拢,六个均预测在大鹏半岛附近登陆。

李淑明称,有将飞行服务队所收集的数据,跟其他气象机构分享。

31/7中国中央气象台预测妮妲会扑向澳门。
31/7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预妮妲在周二会在香港以东珠江口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