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青少年求助服务大增4倍 专家吁勿英雄化自杀行为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示威及游行活动不断,政府仅愿“暂缓”而非“撤回”修例,亦引致有示威者接二连三轻生,多个社福机构及民间自发提供各形式情绪支援。有青少年网上支援平台近日收到的求助宗数,大增4倍。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邓琳表示,近日有年轻人疑受社会事件及政治氛围影响而轻生,呼吁社会勿把自杀行为英雄化;又指年轻人的心声不应以批判心态去聆听,“年轻人拼命抗争背后的绝望感不是一朝一夕,应放下身段去聆听想法。”

示威者轻生事件接二连三,令人十分悲伤。(资料图片)

政治立场不同   亦应放下身段倾听年轻人心声

邓琳接受商台节目《政好星期天》访问时表示,希望社会及大众传媒不要把近日的自杀事件英雄化或美化事件,强调这并非一个好的抗争方法;又认为要预留空间让年青人诉说心声,若停留在上一辈的说教方式,年轻人只会把情绪及健康状况收起,有机会引发不想发生的事情。

她建议,家长应“打开度门,好过闩晒闸,冇咗个仔女时,就真系乜嘢都唔驶做”;即使政治立场不同,也应“开放地倾下、听下、忍住先”,子女才愿向家人报平安及保持联络,视家为最强的后盾,否则“年轻人可以走去边?”

促政府积极回应社会诉求

她认为,不少人经历2014年的雨伞运动后,产生无力感,至新一轮社会运动爆发,绝望感也随之爆发,建议若年轻人因社会事件产生情绪困扰,不妨先远离社交媒体作缓冲,亦要明白社会运动不能一蹴而就;市民也要照顾身边人的情绪,不要只懂教训他人正面看待事件,而是要同行,有需要时找专业人士求助。她又希望,政府可积极回应社会诉求,运用政治智慧重建市民对政府的信心,寻找机会与年轻人对话。

出席同一节目的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Open噏”临床督导主任周文慧表示,平台近日曾在24小时内接收超过400个求助电话,较平日约80至90个明显增加。她说,从是次社会事件看到年青人的质素,在自发参与行动中反映其自律、互相帮助及不离不弃,认为成年人应放下包袱关心抗争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