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冲击】学者:政府勿简化为青年问题 忽略社会深层次矛盾
大批示威者于7月1日冲入立法会,令大楼设施严重损毁,特首林郑月娥罕有地于7月2日凌晨4时见记者,谴责暴力行为,重申日后会加强与青年沟通。
有学者指出,政府不应将反《逃犯条例》争议简单归纳为青年问题。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指,政府忽略社会积累已久的怨气、严重贫富差距等深层次问题,而推动修例过程不听民意,亦并非只有年轻人反感。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政府若继续单向沟通是无补于事,“最大问题唔系用咩途径听,而系听到佢哋声音后,能唔能够听得入耳?会唔会有政治禁区?”
包围警总有八、九成属30岁以下年轻人
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自6月9日民阵游行起,均在抗争现场进行民调。李表示,初步数据显示,6月9日及16日的两次民阵大游行,约一半参与者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6月21日包围湾仔警察总部当日,年轻人占八至九成,而以他现场所见,当中不乏中学生。
李立峰认为,年轻人参与反《逃犯条例》行动的原因与其他参加者一样,对政府推行修例过程中漠视民意反感,“有百万人上街都唔听。”他认为,年轻人一直不满香港社会不公,政策向富人倾斜,对前景感暗淡,“唔系单凭自己努力就会得到一啲嘢,例如安居乐业”,但过去几年问题均未有改善,积怨越来越强。
社会深层次问题累积、怨气重 非仅青年问题
近日政府不断强调日后施政要以青年为本,多放下身段聆听年青人声音。李立峰认为,政府不应将反《逃犯条例》运动单纯归因年轻人问题。他指,背后涉及政府管治态度偏听、民间沟通机制失效、整体社会深层次问题未解决等,“唔系下下将青年问题拆出嚟讲,例如社会有怨气、各阶层流动性低、严重收入不均等问题,固然对年轻人影响深,但亦是基本的社会问题。”李说:“你搞得掂社会问题,所谓嘅青年问题都解决咗一半。”
李认为,事态发展至今,即使林郑与年轻人面对面沟通,亦无助解决问题,最重要是政府踏出第一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整个反《逃犯条例》的来龙去脉,“如果你连委员会都唔肯成立,你仲讲咩同民间、青年人沟通?”
北京应容许港府走中间路线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则批评,若政府采用单向沟通模式并设立政治禁区,与年轻人建立沟通渠道亦属徒然,反而显得“伪善”,“最大问题唔系用咩途径听,而系听到佢哋声音后,能唔能够听得入耳?会唔会有政治禁区?”蔡续指,政府若要切实回应到年轻人诉求,例如实行双普选等,北京应要容许香港施政走中间路线,而非维稳路线,“即打压所有反对力量、排斥反对声音,如果唔系,咩都唔洗谂啦。”